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读者之声     
△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办公室陈克勤: 我是公司秘书,又是报社的通讯员。我觉得《新闻与写作》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文字通俗、易看易学;二是实用,有的讲座很适合我的胃口。但由于我们公司是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每天碰到的大都是经济方面问题,象中外合资、横向联营等等,所以希望《新闻与写作》能开辟一个“经济新闻写作讲座”;再开辟一个“新书信息”专栏,及时向读者提供有关写作知识书刊的信息,以便我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吴家堡小学吴永文:1985年年底,我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当接到第一期,我就被刊中栏目吸引住了,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小言论的写作”、“小说创作谈片”等栏目更是引人看。但美中不足的是当月不能见到贵刊。第1期我在二月二十六日才收到,现在已是三月八号了,可第2期仍是杳无音信。我多次跑到十多里外的镇邮局打听,都说还没到。为  相似文献   
23.
(一)不少读者来信都提到,自己读了《新闻与写作》后,被报刊电台采用了不少稿件,成为优秀通讯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促进作用等等。一些读者还将刊物介绍给亲朋好友,使他们也对新闻与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湖北罗田县天堂壹级电站周炀:“自1985年订阅《新闻与写作》以来,它使我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我继续订阅了1989年的《新闻与写作》。在我的影响和介绍下,我们单位的几位年轻人也对贵刊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4.
4月28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来到繁荣的京郊县城——昌平召开了读者座谈会。在北京的远郊县中,昌平订阅《新闻与写作》数量最多。清茶一杯,刊物几本,每个到会人员认真地对《新闻与写作》展开了评论。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本刊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无疑是封面。会议一开始,大家就集中谈论起刊物的封面来。  相似文献   
25.
读者之声     
△希望介绍一些说明文写作方面的知识。 (王首成) △选登“新闻知识卡片”,以介绍一些短小有趣的新闻知识。(陈通宪) △适当地刊载一些新闻理论上的争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们提高认识。(唐恒金) △希望增设“编辑部改稿体会”和“好稿选评”,用比较的方式帮助读者提高写作水平。 (韩百龄) △尽量少登与写作无关的文章和名人写的作品,多用各地通讯员和读者稿件。 (何川) △“新闻来稿评析”和“当好通讯员浅谈”两栏目内容很实在,望能长期办下去。(易江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