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3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胡丹  唐天啸 《新闻知识》2005,(11):70-71
网络“新闻专题”,指的是网络编辑基于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题价值大小判断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挑选出来以后将其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使之作为一个特设栏目在线驻留,供网民浏览阅读。网络新闻专题通常是针对重要的、往往是正在发生和发展的新闻事件报道所做的一种报道。如此处理方法,网络媒介往往能方便受众参阅多方面的新闻及意见性信息,  相似文献   
82.
自读课文教学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定位不明,活动情境意义迷失,素养本位意识缺失等。执教者应该巧借助读系统、关注学习经验、拓展对话空间、搭建活动支架,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3.
“互联网+教育”的提出与推进,加速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快速崛起。为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建立以教师、学生、目标为要素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校企合作、教学内容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基于理工智课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对多手段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践开展应用研究。通过对学生综合考核成绩的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混合式教学实践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4.
胡丹 《知识窗》2022,(8):66-6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初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地理教师着重探讨的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结合初中地理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5.
您,可不可以坐下来?听我们说——抱怨。总觉得老师们的嘱咐像电视广告,周而复始,逮空就插。总觉得老师们的提示就像新闻预告,条条款款,还每日播报。总觉得老师们的告诫就像灾难预警,不依不饶,随时通告。而那各式声音却也成为记忆中难忘的腔调,有些急急切切,又有些语重心长的味道。  相似文献   
86.
87.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领域,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依赖观察、操作、比较、思考等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依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活动经验开路,唤醒直接的活动经验;以直观演示支撑,重视间接的活动经验;以操作活动建构,让学生经历设计的活动经验;以数学问题贯穿,提升思考的活动经验。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自觉性,让数学活动经验触动思维的内核,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8.
学年学分制是许多高校顺应教学改革趋势、从学年制向完全学分制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本文在分析学年学分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工程训练教学进行学分制模块化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学年学分制对工程训练教学的制约。  相似文献   
89.
写在前面的话:对昨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更好地上路。驻足一宿,回眸曾经走过的一段青春岁月,拾起记忆的碎片,用心去咀嚼、品味,忽然发现里面渗出的竟是一种成熟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会写的人,把我高二生活的煽情处能写得天地动容六月飞雪,可遗憾的是,我不是。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断,一些失去了的记忆,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一些自以为饶有意味的符号。我把他们拼凑成文字,但愿不会丢失它们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90.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2019 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为落实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必要的素质教育体系。在“智育”占据学生了绝大多数学习生活的现状下,笔者尝试以劳动教育来治愈学生奔忙于学业中“忙碌的神经”,让劳动艺术化起来,以美的姿态来引导学生学会用劳动来享受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