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曹雪芹所描写的贾府,是一个万难破毁的铁屋子,而探春是这铁屋子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她的“反庶”、兴利除弊、反抄检,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等思想和行为,都是徒劳的挣扎,是清醒者痛苦的挣扎。探春的悲剧是“末世”悲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曹雪芹“补天”理想的失败,因而,探春的悲剧,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面对协商可行与民主理想间日益突出的张力,协商系统理论以更具包容性的系统视角来思考和矫正协商民主的“微观倾向”,成为西方第四代协商民主的标志。协商系统理论通过价值整合来突破精英协商的封闭性,从而有效吸纳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新型平等观的建构;通过边界突破来拓展协商概念内涵和观念界限,以正式协商机构与公共场所的连接、正式与非正式协商方法的并用来牵引协商重心回归宏观场域;借助互动平台并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子系统间的分工合作与反复协商,使普通公民的声音和主张在不同场域间展开交流和互动,实现协商民主正当性与有效性的提升。协商系统理论不仅为协商民主适应复杂社会高速发展态势提供操作路径,更有助于将系统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可行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93.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对我国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促使跨国公司在华健康发展的对策,强调指出要转变观念,在正确看待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壮大我国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94.
人类的写作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在写作主体这项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中,写作实践是其生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对真、善、美的追寻、创造和实现,是这种活动的终极目的;在这种写作主体特有的行为方式中,语言符号具有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袁方 《大观周刊》2012,(18):22-23
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但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些人心中产生了“困惑”,这与人的主观认知。行为追求,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党风存在的问题有关。应从理论认识、党的建设、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使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96.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一员,她在短篇小说中刻画的米兰达是新一代南方文明的代表。她并未留恋过去的种种神话,而是试图打破过去的南方的旧秩序,用进步的独立思考重构了南方文明。  相似文献   
97.
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操控取向,以及技术理性树立权威的助推效应,使技术在现代社会已然具备公共权力的形态,并以此规制社会。技术权力深入至社会权利的内在层面,引发了主体规训、弱势排斥、价值侵蚀等复杂效应。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典范的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在应用领域深度扩展的同时,技术权力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狂飙”叠加式的冲击,强制性排斥、致暗性操作、误导性分析及竞争性阻隔所产生的是人类社会权利机会的缺失、主体责任的缺位、行为决策的偏误以及未来发展的阻滞。面对愈加激进的技术权力,应坚守“人为万物的尺度”理念,愈加“保守”人的主体性和权利的自主性,明晰权利优先、透明与问责、伦理与法治的原则、底线和路径,重新声张、获得并维护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的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98.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几乎任何一个流派都没有跨越过"作家"这一重要的概念,浪漫主义时期把作家的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颠覆了作家的主体地位,使作家的地位一落再落。本文试图从雪莱的《为诗一辩》为轴,梳理作家的主体地位经历的由"未经承认"到逐步提高,最后到逐步被忽视、消解的这一过程。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
尤昊  袁方 《大观周刊》2011,(49):19-19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种种道德问题,有着许多种看法,但是大多数都只看到了消极的一方面。只是站在道德的表现和现状上来进行评价,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释道德滑坡的原因,另外也没有把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放在道德发展的历史中去看待.只是孤立的去评价,所以只能得出一些消极的结论。我们应该把道德与社会结构的其他要素联系起来,并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0.
袁方 《教师》2013,(36):107-108
这是一篇游记,重点足4—7节具体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外洞——孔隙——内洞,整体教学思路也要遵循这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符合游记文体的教学特点,游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领悟作芹的写作顺序与游览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