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分析了磁选机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对磁选机实施的技术改造以及改造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新闻“要素”和“结构”教参说法应统一四川/许政人教社出版《教师教学用书》第8页有“一条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尾”。“导语”可以“省略”吗?此疑惑一。第9页建议六“再强调新闻的要素(...  相似文献   
23.
“箬”和“篛”字一注,始见于人教版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渔歌子·张志和》一词,该页注⑧为:【箬(ruò)笠】箬叶编的斗笠。箬同“篛”。三年之后,同册教材除将该注改成“箬,同篛”外,其余则完全相同。此注侧重于注释“箬”,细研其隐含信息有三:其一是音为“ruò”,其二是义为“箬叶”,其三是字“箬”和“篛”相同,为异体字。善留意者,是不难发现这些的。然而,当该字在教材第三册《核舟记》中“篛篷覆之”句里出现时,对其注释却几次三番,变化不断。首先看1996年版P226注④:“[篛(ruò…  相似文献   
24.
农村学生,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读书目的等因素的制约,学校便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加上学校设施落后和教师厌教等条件的影响,自然形成书刊阅读量小、获取信息少、生活圈子小、真切感受少的客观现实。 这种现实于作文课上的综合反应便是:一见文题,一片空白;咬破笔杆,唏嘘再三;文思阻塞,心慌意乱,凡此三属,谓之“高原”。 我近年偶有所获,逐一试验,体会到,克服顽症,重在于“导”。 一、将陋就简——导“源泉” 初一开始,在摸清学生作文实际状况的前提下,针对学生“进了初中写小学,进了高中写初中,进了大学写高中”的现状,找准症结在于对生活感受力差和写作素材——“源泉”枯竭上。 对此,师生共同提出“节约一份肉,订上一份报;节约一件衣,订一年杂志”的倡议,为开“源”打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遵循张孝纯先生“生活即语文”的思想,引导学生从观察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家处的环  相似文献   
25.
26.
许政 《四川教育》2012,(1):34-34
第一板块:领会课标精神,整合三维目标 【对话圆桌】主持人:不论是实验稿还是修订版的《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发展的“整体统一性”,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老师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情感熏陶、价值观树立的课堂,而忽略了三维目标必须有效整合在一起.才能从整体上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