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0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与社会科学期刊的定性表述不同,科技期刊论文中的研究成果表述要定量,准确反映科技期刊成果。研究成果量化表述也是科技期刊刊文质量的体现,在刊文中要对其表述进行规范。以摘要为例,针对一些科技期刊刊文摘要中对研究成果表述不准确或含糊的情况,通过错误和正确的示例,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的正确表述方式。提出编辑、审稿专家、作者在研究成果表述上严格把关,通过三者间的协作,共同完成科技期刊论文中研究成果表述的规范,并推广到论文中正文、结论等成果量化表述,为提高科技期刊刊文的质量,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供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为我国学术期刊实施“互联网+”战略计划提供指导和改革思路。【方法】 针对学术期刊“小、散、弱”状态,集群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的弊端,对“互联网+”中的“+”进行了内涵阐述,并探讨“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的生态系统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下所形成的出版新业态,分析学术期刊在“互联网+”下进行改革所面临的难题。【结果】提出“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术期刊的改革指出了思路,推动 “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理论的发展。【结论】“互联网+”为我国学术期刊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建立一个和谐的、健康发展的出版生态圈是学术期刊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3.
学术期刊开放编辑档案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档案不对外公开容易导致对审稿过程中公正、科学、透明问题的质疑,对编辑、审稿专家和编辑部的缺乏监督力度等问题。针对目前大部分期刊不对外公开编辑档案的状况,文章分析公开学术期刊编辑档案的重要性,并以国外的公开获取出版PeerJ和国内的《中国社会科学》为例,研究两种编辑档案公开方式、公开内容、实施要点、异同点等,为国内学术期刊开放编辑档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分析造成高校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疲劳的各种原因,提出建立公平合理的期刊评价体系,完善编辑部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出版管理制度,并通过应用马斯洛激励原理,对编辑实施外在和内在的激励,最大程度调动编辑的积极性,鼓励编辑动脑、动手、创新,达到打破职业疲劳怪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学术期刊应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重视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学术期刊传播中浅阅读必要元素的选择、浅阅读内容的编辑,以及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对接实现等,提出期刊要善于利用微博、期刊移动app阅读器和微信公众平台架设起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推送平台,以达到促进读者阅读的效果,提高期刊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期刊App的制作过程是期刊移动出版的过程。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普遍认为科技期刊移动阅读应用程序(即期刊App)制作难的情况,选取appBook为制作软件,详细介绍科技期刊App制作流程,包括期刊App制作原则、内容编辑加工、发布宣传以及更新等,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给予同行借鉴,以促进科技期刊App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7.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投稿方式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不重视投稿方式的宣传不仅导致读者难以通过网络搜索和期刊数据库检索获得投稿方式,也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造成期刊和读者利益受损的问题。列举并分析各种潜在的投稿陷阱,提出投稿方式的多种宣传对策,包括:通过百度竞价和搜索引擎优化,将期刊投稿方式排名置顶;通过多种途径,清理网络上虚假信息和快照,保证网络上期刊信息的真实性;利用多种官方认证宣传投稿方式;内文版式设计中的自我宣传;每期在正文和目次表中以独立标题发布投稿方式声明;通过期刊发函,接手百科编辑权限等。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分析影响因子在设计上的不足,研究利用影响因子公式的缺陷而人为作假的各种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影响因子统计周期、引用的权重分配、期刊被引广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的具体方案,使影响因子在核心期刊评测中更加客观体现期刊的自然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