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谭萍 《班主任》2000,(2):3-4
当前,学校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问题。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型CDIO教育理念应用在工科类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该教育理念引入到高职《静态网页设计》教学设计中,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掌握综合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公民教育状况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处于研究和关注的较多,但其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大学生公民教育在逐渐展开,但还未被纳入课程体系并予以保障的的基本局面。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大学生公民教育价值理念,构建大学生公民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等对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和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主体性道德素质,是指个体(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从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含义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必须要明确:一是要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二是要看到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认识到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不仅仅是让主体接受传统道德而更重要的是发展道德,四是主体…  相似文献   
16.
谭萍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259-261
网络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门技术。本文通过对网络的概念、特征、形成和影响的分析,指出它正在并将继续对社会产生剧烈的冲击,并由此推动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整体提升和转型,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政府工作部门的各种交流活动都会在网上进行,无纸化办公凭借先进的系统和强大的网络将得以实现,数量庞大的电子文件将逐渐替代纸质文件,成为政务信息新的载体.能否有效整合区域范围内的电子文件信息,建立起满足社会需要的电子文件资源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的成效,关系到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创作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高校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效果,对社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发高校教师的管理新模式,挖掘高校教师的潜能,对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实践上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现代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不能把对创设课堂情境的理解局限于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不仅是用在新课程教学之前的实验、问题、故事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用来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