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惠特利将组织理论引入科学社会学来研究科学的智力组织与社会组织,在诸多科学社会学理论流派中独树一帜。本文在较为详尽地介绍其理论脉络,比较两种科学社会学传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惠特利的理论对于综合科学社会学诸多流派所具有的较为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2.
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宏观战略视角解读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及其变革趋势,对完善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科学精英既可能与真理同行,也可能与丑闻相伴.科学精英权威的异化可分为两种情形,即科学共同体中权威的滥用和社会场域中权威的泛化.在科学共同体中,当科学精英沦落为名、利、权的囚徒时,他们便有可能成为垄断科学话语权、霸占科学资源的学阀.此时,科学精英与科学成员之间的权威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换关系,即后者以牺牲自己的科学话语权为代价来换取科学资源,这就是科学精英得以滥用权威的结构底蕴所在.在社会场域中,科学精英的权威也存在被泛化的可能性:或作为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资本,或作为其染指权力的手段,或作为精英攀登明星之路的阶梯.  相似文献   
34.
应该说,在着手翻译《人与科学》之前,我对传主威廉·亨利布喇格(W·H·Bragg,以下简称老布喇格)并不完全陌生。几乎每一本我读过的科学史教科书,都会提到(尽管总是极其简略)他和他的儿子威廉·劳伦斯布喇格(W·L·Braaz),以及令他们父子同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X射线  相似文献   
35.
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科研经费正在不断增加,科学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但与此同时,环境治理效率却没能得到显著提高。文章从异质建构论的视角,以T市W河的水质治理为研究个案,分析科学在环境治理行动中与自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发现,环境治理行动中的科学,未能将自然因素视为与人类因素同样重要的行动者,继而导致了治理行动带有表演性的特征,这也是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6.
静水流深     
以往的岁月里,我曾经向好几位书法大师求过墨宝。每次,当宣纸铺开,笔墨调匀,大师问我要什么字时,我总是说,我喜欢“静水流深”的意味。每当这时,大师们总会歇下竹管,良久不语。这份静默,让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深度。然而,不知为什么,每次大师们留下的,都不是“静水流深”这四个字。我多少有些遗憾,却没有深想。  相似文献   
37.
默顿提出的优势积累理论经由朱克曼等人的研究和发展,已在包括科学社会学、职业生涯研究、生命历程分析、代际关系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讨论,成为解释不平等现象的一般机制。在对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和分层机制做深入考察时,优势积累理论既得到了众多经验证据的支持,形成了自洽的分析范式,也面临着一些相反的经验证据的挑战,难以解决的理论难题,以及学术和社会背景的局限。解析和反思优势积累理论,对理解科学社会学的中国化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崔积宝教授所著的《曹植研究》一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10月正式出版,该书是国内曹植研究的新成果,书中有许多对曹植研究的新解读。《曹植研究》一书包括一篇序言和五篇论文。崔教授在《曹植研究》的序言中总结了研究曹植的历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39.
担水劈柴     
亲近自然、万物相通,是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境界。当代中国小说不仅从西方汲取许多新的表现手法,也从传统中寻找资源;不仅有先锋的一面,也有传统的色彩。这篇《孕妇和牛》,就好像一幅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并不急于展开情节或是埋下伏笔,而是这里涂上几笔,那里点上一痕,从从容容地将一幅生活的画卷自然展现于渎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