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所谓“公民记者”并算不上真正的记者,只是业界与学界对公民参与新闻传播、履行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种鼓励。“公民记者”时代,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规范“公民记者”参与传播,是媒介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月30日,武汉晚报在鲜明地提出“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理念之后,开通了湖北省第一家“新闻110”热线,全天候24小时接收来自读者、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拉近了报社同读者的距离。经过两年多努力,武汉晚报“新闻110”在荆楚大地,甚至在鄂、豫、湘、赣四省都赢得了广泛赞誉。“新闻110”专栏获武汉新闻奖一等奖。新闻110部获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命名的“湖北省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武汉市副市长涂勇批示,将武汉晚报“新闻110”纳入市政府110联动单位。为何原来设立的热线热不起来?为何许多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新世纪的临近,如何使自已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且不断发展壮大,是武汉晚报人面临的崭新课题.一、竞争与挑战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报业竞争的酷烈和挑战的严峻.从新闻媒体的大范围看,报纸面临着广播和电视的冲击.每逢大事,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广播的时效性让我们望尘莫及;电视的快捷与直观,也非报纸所能比.  相似文献   
14.
随着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人才问题显然是关系到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媒体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在于创新,在于人才。我国现在新闻界的从业人员,已经基本完成了老一代向年轻一代的过渡,青年记者构成了从业者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当下,新闻媒体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难在何处?一是监督对象不配合,上上下下说情;二是稍有事实出入,当事人或单位动不动要打官司(许多新闻单位每年都有好几起);三是有的领导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是充分支持、配合、利用舆论监督,把它当作推动工作的工具,而是惟恐媒体捅娄子,影响政绩和形象。我们认为,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民主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舆论监督,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威信。我们强调“为百姓谋利益”,如果不为老百姓说话,不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为百姓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1日,在纪念<武汉晚报>新闻110热线成立十周年之际,<武汉晚报>不失时机表彰了首届十大明星线人,在武汉率先成立新闻线人俱乐部.  相似文献   
17.
“亮出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去年和今年两度火遍全国,构成传播事件。作为地方媒体的长江日报将热点新闻本地化、将暖新闻做到极致化、将正能量做成大流量的生动实践,给媒体人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书对“普及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普及美学传播学进行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本书意在以普及美学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在本源上探寻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发展路径。作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普及美学传播所呈现的结果是美在经济实践中的快乐驱动需求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生长、唤醒和花粉式蔓延传播。普及美学传播学是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科学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今日快报》的定位与办报追求 《今日快报》是一张《武汉晚报》办的综合性的生活类的新型城市日报,读者对象定位于最广泛的普通市民和流动人口。把“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作为自己的办报宗旨,把“面向社会、面向百姓、服务生活、满足需求”作为自己的编辑方针。我们致力于办一张雅俗共赏的百姓日报。我们的版面和栏目设置关注大众口味,报道内容要求为大多数人所关注。我们要求记者、编辑具有很强的平民意识,报道的内容追求平民化。选稿取向,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老百姓是否关注,对老百姓是否有益作为标准。特别…  相似文献   
20.
<正>时常看到有的记者因为新闻出彩受到表扬颇为自豪,也经常听到有的青年记者被动应付新闻机构的指令性任务,不停地喊累。笔者观察,凡是主动策划,主动出击,担当作为,带来精彩效果的记者,心情是愉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都大大增强;凡是被动“领命”,心理上排斥、抗拒、反感的记者,报道任务完成得不好,心理感受是难受的、糟糕的,甚至是痛苦的,职业的荣誉感大大减弱,甚至不得不选择离开新闻行当。其实,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要出新出彩,也要靠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