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48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和宝钢集团协办的“孙中山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宝钢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与会,就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业、孙中山对中国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案和设想以及孙中山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高度评价了孙中山有关中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案与设想,认为孙中山的现代化方案比李鸿章、张之洞、康有…  相似文献   
52.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对美国致公堂的工作是联络华人华侨共同革命的重要举措。1909年末1910年初孙中山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建立同盟会组织,同时进行筹款工作。在此期间他与洪门致公堂沟通不多,只是在同盟会不便直接出面的情况下才考虑运用致公堂的资源。1911年4月孙中山结束加拿大之行后回到美国。6月,孙中山到达旧金山说服致公堂大佬与同盟会合作,以互相参加的方式实行大联合。随后仿效在加拿大的成功经验,设立“洪门筹饷局”。孙中山旅居旧金山期间,还到加利福尼亚州各地进行革命宣传。美洲致公堂捐助的大量经费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辛亥革命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清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有一份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上天王奏的抄件,它为我们研究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现将抄件原文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谨将上海首逆刘丽川寄金陵伪太平王逆信照录恭呈御览: 未受职臣刘丽川,系广东省广州府  相似文献   
54.
1895年台湾抗日之役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唐景崧作为此役初期的最高指挥者,他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是甲午战争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多有评论,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倾向都是持否定态度,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后认为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加以探讨,以还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55.
日前读到郑曦原编的《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 2 0 0 1年版 ) ,发现其中有孙中山关于海外借款的三封信函的全译文本。经与《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相对照 ,其中的第二封信的下半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而第一封、第二封的上半部分的语意基本相同 ,但在文体上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用的是现代汉语 ,后者则用古白话文。第三封信在《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中仅是片段 ,而且被编者误认为是第一封信的附件。1911年 10月 14日 ,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该报驻伦敦记者 10月 13日的专电 ,首次透露了孙中山近年…  相似文献   
5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帮头面人物左右着社会各阶层的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但目前有关他们阶层构成的专门研究尚付阙如,学界大多笼统地认为帮会头面人物跻身于工商实业界和党政军警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帮头面人物在各阶层的比例、青帮内部四个字辈纵向的阶层势力构成等重要问题目前尚无定论。通过详实的数据统计可以分析青帮头面人物的阶层构成,并探讨其对青帮内部势力的重构和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产生的影响,能够在深入研究青帮与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方面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邓小平是敢于坚持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担当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忠实反映党和人民愿望的老党员。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一生,充分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将继续鼓舞我们不懈奋斗,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