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成都西边的大地震发生后,《诗歌月刊》(下半月刊)策划《本刊行动》,发表车延高、谢克强与阎志三位诗人的组诗,在诗坛引起反响。阎  相似文献   
22.
从文化误读到文化冲突——《沉没之鱼》中的三个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没之鱼》体现了谭恩美对于文化冲突问题深刻的伦理思考。通过对小说中的“鱼”、“子宫洞”、“神之军队”等意象的表现,作家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并存和相遇,以及在这种相遇中必然产生的矛盾与冲撞,并认为,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对话和理解,就必然会导致一种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23.
汪国真作为中国80年代后期所谓“热潮诗”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抒情诗的价值历来都有争议。本文从情调选择与体式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汪国真抒情诗的思想艺术特质,认为他的抒情诗既有相当的可读性,同时又有相当的缺点,并探讨其对中国诗歌未来发展走向可能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陈有才是20世纪90年代抒情创作转变的典型代表,其诗歌强烈的先锋精神与闪烁的批判锋芒,对于江淮大地民情风俗的精致表现,多样平凡的亲情抒写、本真而丰厚的诗语运用,不仅是他个人艺术寻求的结果,也示志着时代抒情诗人共同的艺术转向。  相似文献   
25.
“诗是经验的传达”是在中国现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歌本质观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诗歌直接来源于人生的经验,经验的特性是私人化与个性化,诗歌经验中应当存在着很强的戏剧性因素,从生活经验到诗的经验有一个转化与消化的过程。它标志着九叶诗派诗人的诗观达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综合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26.
无论中西,自古以来就有优美的爱情诗篇,它们多数都已经成为人类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艺术精品。西方的爱情诗多半表达爱情的欢快,而中国古代的爱情诗,则更多地抒写爱情的忧伤,中西古典爱情诗在情感上的这种差异,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当代以民间的爱情生活为基础而呈现一种独到而深刻爱情,以及这种爱情的无法被接受与圆满发展的伤痛的,也许并不在多数。  相似文献   
27.
自古以来关于爱情与母爱的诗篇成千上万,然而真正写得好,能够让人记住的,却不是太多。如果将组诗当作一个整体,表明诗人的生活视野与美学视域相当开阔.艺术意境也十分独到与深厚。虽然每一首诗中都有自己关注的重点与角度,但是此三首诗似乎都与女性相关,可以称之为一组关注当代中国女性生活与母性形象的诗篇。  相似文献   
28.
《在旷野》从一个人的角度观察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生动而多彩的笔触呈现了一幅一幅彩色的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神性关系,抒写出一个当代诗人对于世界的过去与现在的思考,是一组优秀的自然地理诗篇。我很喜欢,所以在此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29.
邹建军 《广西教育》2010,(33):112-113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基础的音乐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及时了解变声期嗓音的训练与保护将对其今后的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
车延高先生曾经将自己的诗作分田园诗、白话诗、爱情诗、朦胧诗、现代诗等八类。这种分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有一点不合章法,其实这正是表明其诗歌写作正处于艺术探索的途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技巧,在其笔下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艺术实践。最近读到《把诗写进光的年轮》,我认为这是一组想象丰富、语言美丽,具有历史感与文化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