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长达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置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宣传群众,组织斗争,指导工作,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前进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舆论阵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组建了中央宣传机构,统筹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把创办和发展新闻事业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加强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其前身为1986年10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及此后相继成立的现代广告研究中心、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所、港澳台新闻研究所和视听传播研究中心,1999年11月,以现名重新组建,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所承担的课题大多涉及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交付的新闻学科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项目数和经费总数据于学科前列。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学科前沿,组织了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有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学科空白,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为新闻传播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及独特的学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3.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媒体NGO和公众的关注。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超出了单纯的环境范畴,成为关涉各国切身利益与发展空间的重大政治话题,并由此形成了各国政府、国际机构、媒体、NGO等利益相关体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交汇的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和国际间的舆论斗争。要在这样的充满矛盾与斗争的利益博弈平台和国际舆论阵地上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4.
为筹备2010年10月在陕西咸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笔者于2010年8月先后到西藏、新疆考察调研新闻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5.
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中西方学者对新闻价值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新闻价值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之中。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新闻价值观和现代新闻价值观内涵的解读,来分析不同语境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6.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新闻学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在"新闻无学论"的冲击和桎梏下受歧视与贬损的被动状况,得到国家的权威认可和学界的普遍认同,其地位逐渐巩固,学科建设正在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大好时期.  相似文献   
137.
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信息和经济报道的格外关注,经济报道人才需求问题也凸现出来。本文从对目前我国经济报道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着重就制约经济报道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经济报道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方式展开论述,提出可以采用院校内部横向联合培养、院校与财经媒体间订单式培养、财经媒体内部职业培训及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等方式来加快经济报道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报道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9.
6月间,笔者应邀访台,返回途中路经香港时,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陈韬文博士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博士的邀请,访问了这两所香港新闻传播教育的著名院、系,对整个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在香港,最早开办正规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是中文大学。1965年,这所建于1963年,以对香港学子进行母(中华)文化教育为宗旨的学校成立新闻学系,并开设本科课程。从此,香港便有了自己的高等新闻传播教育。1977年,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施拉姆(宜伟伯)在该系创办硕士班。两年后,香港历史上首批  相似文献   
140.
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能把它写成一篇言简意明、声情并茂、深受读者欢迎的好新闻,而有的人虽然费力不小,但写出来的东西却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原因在哪里呢?新闻语言是否注意修辞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十分讲究语言修辞。写作时,应根据新闻事实的思想内容和各种新闻体裁不同特点的需要,在选用词语时,注意词语的意义、色彩和声音,在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