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不止一次地听家长、教师和其他各类人士抱怨,现在的女孩越来越没女孩样,不是过分野,就是过分要强,要不就是过分矫情或任性。总之,社会(尤其是思维社会)在呼唤:好女孩,你在哪儿?无独有偶,无论是中学女生,还是大学的女生,甚至一些已婚妇女也在叹息,现在的男子汉越来越少。她们指责身边见到的男性自私、畏缩、不负责任、娇气、没有绅士风度,再加抽烟、喝酒、赌博等恶习,女性社会仿佛比男性社会更灰心。她们甚至都不呼唤社会和学校造就一批好男儿,她们只有绝望和叹息。我以为,这大抵都是人们用较过时的性别标准或梦中的标准在…  相似文献   
22.
亲爱的家长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都曾经担当过不同的角色,如儿女、学生,而后又继任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在各种社会角色的任职中,我们自己、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社会角色随年龄、学识、经历变迁而发生变化时,默默认同一个永恒不变的角色——这就是男女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23.
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中小学生在求知、做事、共处、做人等方面现状如何?我们的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从1998年10月开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10个省市10岁~18岁的中小学生及其父母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24.
语言教育政策是美国多元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政策。美国双语教育法在实施 30年后 ,目前遭受严峻的挑战。《双语教育法》开始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语言获得法》替代。维护和反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立法、研究和运动呈针锋相对的态势。语言教育政策在教育层面 ,人们关注它的是效率和机会均等的效果问题 ;在社会架构更深的层面 ,潜伏着国家的稳定性、语言文化权利的维护、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等复杂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25.
张莉莉  郑新蓉 《中国教师》2011,(5):12-14,26
《世界经理人》杂志曾于2007年发布《女性领导力调查》报告,其中显示性别对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大,即女性和男性同样拥有成为卓越领导者的才能。但是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边远的山区,投向少数民族地区,投向贫困地区的时候,这一调查的结论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在那里女性仍然是弱势群体,女性领导仍然极度缺乏,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女校长、女性中层领导更是凤毛麟角。什么是制约她们发展的桎梏,怎样帮助她们发展自我,如何使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以及在以女性为主要力量的教育界如何使之发挥天然的优势,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27.
一场不可料而又可料的危机来了又去了,在此,向为抗争SARS作出各种牺牲的一切人士表达崇高的敬意!向因SARS遭受各种损害的全体同胞致一声由衷的问好! “居安思危”、“居强思危”是一个国家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中国两千余年前的孟夫子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章句下》)自认为强大无比的美国在1983年提出了报告——《国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使我们的国家发挥作用,公民必须能在一短时间内根据有冲突或不完全的证据,对复杂的重大问题达到某些一致的认识。教育则有助于形成这些一致的认识。”而真正做到“生于忧患”,真正能很快“形成一致认识”,绝非易事,那是有赖于体制的健全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在SARS危机中,“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相应的自我升华和更具前瞻性的教育变革,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当编者准备组织这栏文章时,曾经有过两种想法:一是认为,最好的反思是当事人的即时反思;然而又考虑到,距离感才是客观公正反思的重要前提。不论怎样,为了应对各种不期而至、不幸言中的危机,我们有责任记录下SARS危机中的教育思考与教育实践,即使不够深刻完整,不够全面老到,但我们终究为“有距离的反思者”留下危机中的真实脉动。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感谢地北天南的同仁们在SARS肆虐期间撰文以助。  相似文献   
28.
郑新蓉 《教育》2013,(1):30-31
“特岗”:专科学历更能留得住 苏尚锋,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政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先后以“尊重教育”“反思机制”“润泽课堂”为重点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研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9.
教育,是克林顿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议论最多、承诺最多的一个问题。1997年,在克林顿宣誓就任时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教育又是他最先谈到的问题。他说,教育是每一位公民最珍贵的财富,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他指出,学校要建立世界上最高的质量标准,信息...  相似文献   
30.
郑新蓉 《教育学报》2005,1(3):30-34
教师的身份是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密切相关的。教师作为服务阶级,运用学历、学位层级、职称层级、职务层级以及专业学会等维护其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对教师的经济身份、政治身份和意识形态身份的分析识别可以确认教师的阶级地位(location)和阶级立场;教师在学校教育实现社会筛选和分化功能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师职业一直是社会底层阶级立志向上流动的主要职业,教师的养成(师资训育)也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教师通过专业化的证书制度才受雇于国家,获得国家授予的教育(控制)权力;教师职业也仍然存在边缘化或无产阶级化的可能;教师的解放和革命是蕴含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