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针对有线电视和IP的整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2.
PG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沥青路面设计中如何选择沥青结合料的问题。现针对道路沥青PG分级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3.
明刊世德堂本《拜月事记》是现在所见时代最早、也最接近南戏剧本原貌的版本,该本面貌基本清晰,但由于雕镌或印刷等问题,内中有些部分字体不清,失照讹漏处亦在所不免,刊本第四十二折《夫妻相会》中有一字不易读解,先照录部分原文于下:〔生]久别尊兄,请受小弟一礼。【丑」蒙承了顾,免劳施礼。常切怀D之想,今日得沐照临,光映衡门,不胜感激。这一段是新科状元落世隆与千户见面时的寒喧配之语,通观上下文意义甚明。D中字在原版中仅存半边,其形极似一“吴”字,但若作吴看,则实难通解。按世德堂本为海内孤本,并无他书可以合校…  相似文献   
34.
阮大铖传奇见于著录者计有十一种,除《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燕子笺》四种外,其馀七种均已亡佚,本文谨结合有关记载对各佚作略加寻绎探研。阮氏家班技艺精湛,排场讲究,其演出充分体现晚明文人艺术追求及审美情趣,当时影响较大,本文特利用相关材料对该家班艺术表现及伶人状况进行简要描述。据有关材料记载,阮大铖之女阮丽珍为《燕子笺》作者之一,本文借助多种史料考证阮丽珍生平,以澄清部分误传。  相似文献   
35.
阮大铖之死,诸史籍记载不一,有随清军征闽途中暴亡、畏罪自尽、为满清兵卒挤坠山崖乃至冤魂索命等多种说法,而以前两说影响最大,并载《明史》阮大铖本传中。本文综合官修史书、文人笔记、内廷档案等多种材料,推断阮大铖系顺治三年(1646)八月从清军入闽时猝死于仙霞岭,其他各说均不足采信。阮大铖传奇之作关目新异,迥迈时流,于古雅经史及底下之书两无所取,常将个人遭际及亲朋故旧现实经历加以变化后谱入传奇。本文参照有关史料,探究出其传世剧作中部分本事。  相似文献   
36.
主要介绍了核电站外围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探测器的选择,讨论了高压电离室数据捕获能力的保障,利用避雷、防潮。报警等质量保证措施,分析了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环境γ辐射剂量率升高的原因。实践表明,高压电离室能够稳定地实时监测核电站外围环境情况。  相似文献   
37.
刍狗释疑     
陈寅恪先生论诗创“古典”、“今典”之说 ,所谓古典“即旧籍之出处” ,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其作诗亦遵循此一原则 ,往往古典、今典融贯为一 ,情与景会 ,独臻化境。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笺释者因不明今典而发生歧解 ,如台湾著名文史作家高阳先生在其诗学专著《高阳说诗》中笺证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时便不乏误释之处。今典多为作者亲历亲闻之事 ,未能通解 ,不足为病。然高阳敷说《王观堂先生挽词》时有一古典之解似亦于义未安 ,可供商榷。《王观堂先生挽词》有云 :“忽闻擐甲请房陵 ,奔问皇舆从未能。优待珠原有誓 ,宿陈刍狗遽无凭。”…  相似文献   
38.
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动机多元化、过程简单化等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的影响,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39.
关于王将军     
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一出为世所习知 ,其本事原出于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五《李姬传》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 ,……初 ,皖人阮大铖者 ,……屏居金陵 ,为清议所斥。……大铖不得已 ,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 ,日载酒食与侯生游。……侯生三问 ,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其人有高义 ,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 ,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 ,安事阮公 ?……侯生大呼称善 ,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 ,因辞去 ,不复通。”按此传中王将军不知为谁 ,有论者受《桃花扇》影响 ,以为即杨文骢 ,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