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0篇
科学研究   48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能正确做账,还要善于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进而相应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从培养"财务服务"人才向培养"管理财务"人才转变.基于CMA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类专...  相似文献   
352.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353.
大城三月     
珃珺 《大学生》2022,(4):66-67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引入了虚拟教师这一全新的人工智能教育主体,并由此产生了更为新颖的人智交互教学形态。探索人智教学交互中教学信息呈现方式与虚拟教师拟真度的作用,将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在全新沉浸式环境中的学习效果,为未来以虚拟教师为主体的理想课堂建设提供方向。[研究设计/方法]聚焦于人智教学交互情景,招募54名参与者进行了一项3(信息呈现方式:文字/图片/视频)×2(拟真度:超写实/卡通)的被试间受控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6个组中并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通过前后测问卷对参与者的学习体验效果进行测量。[结论/发现]在虚拟教师授课的人智交互中,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视频带来的学习效果要显著优于文字和图片;上述影响只有当虚拟教师的拟真度较高时才存在,对卡通版虚拟教师而言,不同信息呈现方式带来的学习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创新/价值]聚焦于虚拟教师这一新颖的人工智能教学代理,通过受控实验精准度量用户学习体验,突破了经验设计的局限,为虚拟教师视觉特征及其教学信息呈现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了以虚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55.
[目的/意义]探究不同类型公共危机信息对公众风险感知和防护行为的影响,对于信息发布方采取针对性宣传动员策略至关重要。本文站在公众视角,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探究公共危机信息来源、叙述方式以及二者交互对公众风险感知和防护行为的影响,对于提升信息劝说效果和公众防护行为遵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设计了2*2的随机对照前后测实验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危机信息叙述方式对公众风险感知和防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数据型比叙事型更有说服力;(2)危机信息来源仅对公众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官方来源比非官方来源更具有说服力;(3)信息来源与叙述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公众风险感知和防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公众风险感知对危机信息来源、叙述方式和防护行为的关系起正向中介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巧用叙述方式、搭建信源合作矩阵、合理引导风险感知等建议,助推公众采取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