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教育   19160篇
科学研究   3033篇
各国文化   83篇
体育   1357篇
综合类   832篇
文化理论   191篇
信息传播   277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2300篇
  2013年   1356篇
  2012年   1295篇
  2011年   1490篇
  2010年   1485篇
  2009年   1379篇
  2008年   1357篇
  2007年   1653篇
  2006年   1459篇
  2005年   1347篇
  2004年   1266篇
  2003年   1146篇
  2002年   1054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129篇
  1984年   105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8篇
  1962年   12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美好品德。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品德课程,在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情怀,使之成为具有感恩思想品格的社会公民,是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本文在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论述其实施策略,让感恩的种子播撒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952.
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王鑫强和游雅媛等人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和彭绍玲编制的学习投入量表进行调查,共收集到296份有效问卷,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学习投入水平中等。通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投入在年级和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发现生命意义感与学习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生命意义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953.
新就业形态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影响下,日益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新力量。作为就业群体中备受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新就业形态对其求职心态带来的影响是勇于奋斗还是主动蛰居?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访谈,借助Nvivo12 Plus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分析新就业形态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求职心态的表征及其发生变化的内在逻辑,提炼出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求职心态影响的四条中介链,以期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心态起到积极影响与教育引导之效。  相似文献   
954.
<正>向量是描述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它的应用促进了复数、三角函数、几何等问题的解决,它在高考中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渗透于三角或者立体几何中,地位不容忽视.本文以笔者在高三复习课中遇到的一道高考模拟题为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过程,希望能给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55.
<正>女儿的话曾经我是天之骄女、老师的宠儿,可自从遇到了大罗,我才认识到,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初一上学期我还曾经领先大罗,后来的每一次考试,我跟他相比,总是差那么几分,眼看着有成为“千年老二”的趋势,我真沉不住气了。如果说,以前我在学习上只用了90%的功的话,那么现在就达到了100%!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感觉跟他还差好大一截。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们大都不喜欢被老师提问,即使是我这样成绩好的也不例外。可他不但不惧老师提问,还反向输出,常常举手主动发问!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测定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铜皮石斛的茎、叶、花中的水浸出物、乙醇浸出物的得率,总多酚含量和总多糖含量以及考查石斛的不同部位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获得不同种类的石斛成分含量上的差异和茎、叶、花的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期为霍山石斛的产业化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水浸出物和乙醇浸出物采用回流法提取,总多酚的含量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清除自由基能力采用DPPH法测定。结果:水浸出物及多糖含量大小为茎>叶>花;醇浸出物及总多酚含量大小为叶>茎>花;多糖清除DPPH能力大小为花>茎>叶;总多酚清除DPPH能力大小为花>茎>叶。结论:水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以茎中含量最高。乙醇浸出物和总多酚以叶中含量最高。花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优于其他部位,特别是霍山石斛的花,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57.
陈月华 《考试周刊》2023,(18):31-35
21世纪是时代发展的快车,诸多传统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更新变化,其中趣味教育理念的发展尤为显著,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趣味教育理念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加入有趣、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探索学习,以此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趣味教育理念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经过调查研究趣味教学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了运用中的误区所在,总结了如何更好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理念的方法。主要是从语文教学模式的演变、趣味教育理念的概念、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对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8.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以“活态遗产”为视角,分析苏州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的现状,阐述当下园林遗产实施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与意义,提出活态化、发展式、开放性的数字化传承体系框架。从流程结构、实施机制、技术体系3个方面进行系统化阐述,提出以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化信息存储与分析、多元遗产文化展示与传播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数字化技术保护框架,以期通过对苏州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模式的初步探讨,为中国数字化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实现园林遗产的续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59.
图书馆员的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激发图书馆员工作热情的多种激励途径和方式,基本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大类型,精神激励还包括事业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将这两种手段有机兼容,激励的作用将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60.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作者简介:陈世丹,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成同社,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刁克利,男,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戴焕,女,黑龙江绥化人,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李平,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