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中方言的副词体系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语法特色。关中方言中存在一些共同语所没有的副词,它们有特殊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表达效果。分析其来源,可以发现它们是汉语实词词义虚化的结果,其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留下不同于共同语的历史轨迹。这些方言中频频使用、特色鲜明的副词是构成关中方言地域性特征和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楠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20):38-39
陕西省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关中方言和民俗文化,关中方言的饮食词汇系统正是观察和研究关中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材料。该地区自远古以来形成了高度发展的农耕文化,以及在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下农作物种类和丰富食材对关中地区饮食文化样态的深刻影响,使方言的词汇系统沉积了丰富的饮食词语。关中自古以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其风格杂糅的面食文化使得关中方言的饮食词汇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6):149-150
普通话课程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特点,而且是一种人文教育。中国人运用汉字书写创造了浩若烟海的汉语典籍。在数千年汉语发展的历程中,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凝练典雅的文学语言与鲜活生动的俗话俚语,相互渗透而彼此相得益彰,汉语本身即代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璀璨文化。普通话课程教学应走出纯工具化误区,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增进其母语文化素养;应加强普通话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精选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体裁的文学经典作为发声训练和朗读教学的文本语料,丰富课程教学的文化内涵,充分实现语言教学的文化传播与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环境,普通话口语学习更是需要形成人人都说的语言环境。处在信息传媒时代,普通话学习如果仅仅依赖课堂上教师施教,而其他时间和场所学习普通话的个体仍然用方言交流,使学习者依然处在方言的汪洋大海中,这种情形即成语所说的"一傅众咻"。如果缺失必须的语言环境,普通话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3,(10):52-53
当前普通话课程教材现状值得反思。教材编写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考虑到学生因为受地域方言、社区语言影响,在普通话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具体困难,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的特殊情况,语言学界应加强对语言应用的研究,在普通话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期待已久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于2011年2月14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英雄的行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平实质朴,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整台节目实现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仪式如此“感动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事迹本身,但又不仅如此,还因为中央电视台凭借现代传媒手段为节目进行了成功的宏观策划与精心的细节设计。可以说,颁奖仪式是以2010年度最“感动中国”的人物组合与精彩的叙事构成视觉、听觉和感觉全方位的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在颁奖典礼中,颁奖词无疑是颁奖仪式的聚焦点和高潮所在,也是最能够实现“感动”效应的刺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