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过程写作教学法,即将过程写作法与小组合作模式有机整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可优化写作课堂教学,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对此,笔者简述了合作过程写作教学法的教育意义,重点分析了其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3.
黄利华 《成才之路》2012,(15):30-31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立足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认知观、人生观、生活观以及价值观。从“教阅读”走向“教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4.
基于云计算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育服务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趋势,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体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经济性、共享性、合作性、生成性.该文概述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依据云计算理论,结合云服务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云计算对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优化的可行性、必要性,探讨了基于云计算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模式,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区域配置公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5.
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试题评价1.强调基础,紧扣考纲注重基础是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试题的一大亮点,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都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认知等级也均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考试大纲》要求范围之内,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今年的12道试题,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点有15个,占中学化学学科主要知识点的60%。  相似文献   
56.
第26题(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理由是________。(2)Y是____,Z是____,W是____。(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参考答案(1)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2)N O S(3)硫酸铵(NH4)2SO4常见错误及分析该题第一空及第二空主要是考查学…  相似文献   
57.
黄利华 《教师》2008,(12):69-71
2008年全国理综(Ⅰ)化学试题严格遵循了“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仓4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题原则。内容仍以考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其中客观题基本保持稳定,注重对考生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主观题难度有所增加,计算量和思维容量加大,加之部分主观题的呈现方式较陌生,这些都与近年一直较平稳的化学试卷形成反差,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始料未及,对部分考生形成了较强的心理干扰。但较适合优秀生的发挥,区分度较好,也更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相似文献   
58.
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把作文交给教师,就如同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急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期待着作文本发下的那一刻。因而,对于作文后的评改,我总是用心投入,并注意以下几点:一、挑优点,勤于赏识许多学生之所以厌恶作文,惧怕作文,谈作文色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很少乃至没有在作文上成功过,教师过多地吹毛求疵,冲淡和抹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9.
图解法是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某些问题中对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图直接求解,从而得出答案。图解法直观简便,既免除了数学运算,又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举几例说明图解法的应用,并与通常解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0.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思维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因素,并且在新的高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高校原有的一些固有的旧观念进行一些有必要的改革和探索。观念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符合高校健康办学的理念,而不是随意性的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建设仍然是当前高校全面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