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495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8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刘伶等主编的《语言学概要》38页说: 唐朝以前,汉语还没有表示行为单位的 词(动量来,)…… 此说是承袭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册244页的说法。其实,早在1981年,周秉钓先生《古汉语纲要》354页谈到动量表示法,就突破了王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2.
本对大学生中党的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实际情况,论述了落实“五个希望”、加强“三观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落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3.
章阐述了组建校园网络的基本原则、基本需求、系统结构、施工管理和人员的培训,以及校园网组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4.
在当代艺术研究中,精神分析方法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文艺批评手法。本文在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爬梳的基础上,认为,对人的关注使得既具有感性身体语言又包含了社会文化语言的欲望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5.
当代哲学将目光凝聚在对主体和客体的研究上,并赋予主体以崭新的含义。这不能不引起教育理论界的注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与对人怎么看有关联。这就需要我们把视野扩大到教育以外的一个更高的领域——哲学领域。从人的学说的发展探索人对主体(自身)认识的发生、发展史以及这一历史进程如何影响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求在更广阔的领域审视人的发展理论的历史制约性以及它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6.
一、父母教育观念的误区   (一 )人才观  父母的人才观[1] 是指父母对人才价值的取向和对子女成长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从而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1 成材 =高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片面追求升学率 ,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学校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运转 ,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竞争机制、政策导向都是为了分数和升学。对儿童的评价也是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准的。不仅学生的优劣以分数评价 ,教育质量、教师水平和学校的工作无不以分数与升学率来评价。自然 ,“成材=高分”这一公式…  相似文献   
117.
最美的书包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第一个书包。  相似文献   
118.
基于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峡谷"理论,从市场、技术、产品和消费者维度对3D打印技术"峡谷"及跨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问卷找到现实和潜在用户,由现实采用者判断当前该技术处于"峡谷"左端,用户以企业、政府为代表,潜在采用者是"峡谷"右端早期大众市场用户代表,是跨越"峡谷"的关键。进一步对潜在采用者分析发现"技术派"最有可能成为"峡谷"跨越的早期大众市场中的单一缝隙市场,"实用派"是进一步可扩展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19.
《维摩诘所说经》中阐明的佛教观如来的认识论,它强调应将认识对象置诸其内在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去认识,强调认识主体应避免自身的种种局限,强调认识结果只能以一种感受形式存在,由于其充满辩证色彩,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并因此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特色。但在另一方面,本文又以为,佛教观如来的认识论,事实上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审美观照的认识论。因在现实生活中,审美主体要臻完全清静无我的境地,实近乎不可能。从此意义上说,以佛教观如来的认识论作为审美观照的基础,又有其明显的先天欠缺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