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春节前夕,邮递员送来了一个鼓囊囊的大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西藏那曲地区的几位藏族朋友邮来的两条洁白的哈达。我知道,这是他们在相距万里的藏北高原上,祝贺我新春吉祥如意,祝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在工作中取得新成绩,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情真意切、地久天长。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哈达象征着纯洁的品格、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宽阔的胸怀和真诚的友谊。敬献哈达,是藏北牧区  相似文献   
22.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残酷地摧残和镇压上海的新闻事业。然而,那些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利用手中的笔,宣传抗日政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阴谋。抨击汪精卫伪政权的卖国罪行,歌颂我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业绩,极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爱国抗日的斗志,推动了我国的抗日大业的发展.为此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美晚报》副刊《夜光》主编朱惺公就是其中之一。朱惺公原名朱松庐,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一个中医家庭里.他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多少学.但他刻苦好学,靠业余自学能写一手好文章。他当过衣庄小店员、报馆广告课职员,办过出版社,摆过旧书摊,在四处奔波,穷困潦倒的生活中,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种种罪行。激起  相似文献   
23.
1979年11月,藏北高原已是严冬了.我和记者陈忠传一起,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班戈县德庆区采访。我们骑着马,奔波了半个月,采访了3个乡和5个村,回到区公所时,已是11月22日了。在这里等了五六天也没有见到汽车影子,如果再呆下去,天气一变,大雪封山,那不知啥时候才能回去,倒不如骑马回县上。冒着风雪前进 11月28日早饭后,区里从拉江乡找来4匹马,两匹马我们骑,两匹马驮行李。拉江乡还派了一位青年牧民给我们带路。区里送来几张烙好的大饼、一包煮好的野驴肉和一些糌粑,让路上当干粮。此时,牧民早已搬到背风草场住了,牛羊也进入了冬窝子,天低  相似文献   
24.
徐铸成获得龙云与国民党政权决裂的独家新闻1948年年底的一天,香港《文汇报》刊出了肩题为《冒险脱离虎口》,主题为《龙云昨晚安然抵港》的独家新闻.龙云逃离南京到达香港,标志着龙云与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了,也标志着反蒋民主运动更加活跃了,所以报纸一出来,人们争相购买,先睹为快.这一新闻轰动了香港,轰动了世界,报纸零售数比平日多出了一万多份.这篇独家新闻是《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采写的.  相似文献   
25.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首义后,胡石庵受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鸣之托,于10月15日在汉口创办了《大汉报》.在创刊号上,胡石庵首次披露了武昌首义的真实情况,驳斥了清政府对武昌首义的诬蔑,澄清了一些报纸对武昌首义的歪曲报道.在这天的报纸上,他还以孙中山的名义发表了《告四万万同胞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声讨清政府的檄文,报纸出版后,武昌民众争相购阅,各省也纷纷来函征订.人们称《大汉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26.
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后,党的十四大又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之后,人们对经济新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经济报道越来越关注.新闻工作者对采写经济新闻越来越重视,经济新闻已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  相似文献   
27.
最近,我曾到一些企业采访。在一家工厂厂长办公室里与厂长交谈时,因不久前国家公布实施的一项法律的内容记不准确了,须找报纸查对一下,可厂长说他几年都没有订过报纸了,得到外单位去查。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经理的办公室里,正好碰上投递员送来新报纸。经理接过报纸,随手扔到了墙角堆放的一大摞报纸上。他说工作还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还有一些厂长、经理说他不订报、不读报,还不是一样抓生产、搞经营。厂长、经理不读报纸照样能够抓生产、搞经营,从表面看,的确无法验证厂长、经理不读报就影响了企业走向市场,更无从表…  相似文献   
28.
赵敏恒最早披露开罗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重大转折以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英国、中国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三国联合对日本作战问题和日本战败后的处理问题。会议讨论的问题重大,开得也极为秘密。神通广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新闻记者竟然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可是,会议开始不久,当时担任英国路透社远东分社主任,以采访独家新闻著称的中国人赵敏恒,在伦敦总社汇报工作后返回路过开罗时,观察到开罗的气氛有些异常,飞机场上停了很多小汽车,整个开罗戒备森严。这些现象触动了赵敏恒的新闻神经,他联想到当时的二战形势和平时积累的国际形势资料,迅速用无线电给伦敦总社发回了一条内部参考消息,说开罗有迹象表明正在举行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可能是正在商谈对付德、日的问题。伦敦总社对这条内部消息高度重视,指示他要密切注视开罗  相似文献   
29.
创刊于1984年10月1日的《濮阳日报》,今年10月1日,将迎来她20周岁“生日”。《濮阳日报》伴随着濮阳市的建立而创刊、伴随着濮阳市的发展而壮大。特别是近两年来,濮阳日报社实施“二次创业”,办公条件大为改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报纸从内容到版面都焕然一新。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去年在濮阳日报社考察时,对报社一流的办公条件、一流的办报质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河南省内外的不少地市党报的社长、老总纷纷带队前来这里参观学习,《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爱好》、《河南新闻出版报》等新闻报刊都介绍了该报的经验。《濮阳日报》20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巨大变化,是报社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更是报社党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社员工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第二次创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