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2187篇
科学研究   3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并计量了1978-2008年我国各级教育个人收益中的文凭效应,并对不同劳动力市场及工作经历下的文凭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存在显著的文凭效应,高中、大专以及本科毕业的文凭效应分别为29.6%、27.6%、35.3%;个人教育收益率存在不连续跳跃现象,受教育的第13年的收益率增幅最大,第16年的收益率最高;各级教育的文凭效应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并不明显,大专和本科教育的文凭效应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显著;工作经历对文凭效应具有调节作用,降低了较低层级和提高了较高层级教育的文凭效应。本研究发现对国家教育经济政策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将高等教育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要通过制定《高等教育改革法》来界定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权力和规范高等教育改革行为,形成高等教育改革的法律问责机制。同时要真正确立高校是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3.
通识教育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它需要相应的组织制度的支持。作为组织变革的通识教育改革首先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变革,在深层次上则受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组织文化之间沟通互动的共同塑造。形成组织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解释通识教育改革的过程及其面对的困境。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研究一般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进化分析模型。将进化分析模型运用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对教育活动本质的描述,即作为具有自主成长潜能的学习主体,在育人环境的选择下,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化教育观:自主成长的本质是素质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做教育就是做环境,要充分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多元杂交(融合)是实现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
李牧川 《福建教育》2022,(15):23-24
<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质量教育发展要依靠高质量课堂的建设,高质量课堂的建设要回归课堂育人的基础性与本源性生命价值——课堂要“养”人、要“养”“生”、要养化人心性命,可谓之“养学”课堂。“养学”课堂者,是以融合现代性教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生命思维意蕴为文化底蕴,以调节个体生命与内外部环境有机互动以发挥课堂生态整体生命功能为背景,以兴发学生生命主体性与内生力为价值指向,以以“教”养“学”、“教”“学”互养为课堂境界的课堂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课堂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96.
作为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在渐进对传统校外教育基地理念、内容、时空的超越与重构的同时,也与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共育的发展趋向。基于开放-社会系统视角对校外实践教育营地的代表性案例进行考察,发现其重视实践课程的本土化开发、忽略专业化实施;组织结构多纵向科层化发展、少横向专业化建设;重视教师个体需要满足、较少学生主体考量;文化建设多思想观点呈现、少外显行动表达。为此,校外实践教育营地高质量育人活动的开展,需要创新地方政府与社会企业合作的体制机制,助推校外实践教育营地的多样发展;共建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耦合的专业机构,夯实校外实践教育营地的善治根基;开展自主探索与跨界合作并进的课题研究,探寻校外实践教育营地的育人规律;构建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统一的制度体系,形成校外实践教育营地的管理密码。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制造同意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研究通过构建“同意”的“主动接受—被动接受”的分析框架,对大学学术评价中“唯论文”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是多种力量共同“制造”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学术交流的有效形式、论文发表是现代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论文是大学教师追求声誉的有效载体等因素,大学学术评价对论文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促使高校教师选择“主动接受”论文发表工作。另一方面,大学学术评价也受到多层结构的影响。在工业时代学术评价标准的变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高等教育治理体制的项目制以及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锦标赛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形成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的“内部国家制度”,对教师起到“微妙的强制”作用。高校教师选择“被动接受”,将主要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教师不断进行论文发表的“赶工游戏”,也制造了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痼疾。  相似文献   
98.
张洋 《教育与职业》2023,(3):104-111
推动独立学院转设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方略和重要任务,但由于独立学院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转设进程并不顺利,特别是国有民办型独立学院整体转设进程缓慢,成为独立学院转设的难点。造成其转设进程缓慢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推进主体之困、路径之困、条件之困三方面。转设为政府设立的基金会举办的国有民办高校,能够有效破解这一困境,有利于平稳转设和学校发展。政府和高校要敢于突破创新,高效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进行的文本分析,发现其内容选择突出媒介素养的工具维度和伦理维度,引导学生关心国情社情,强调民主参与。其呈现方式采用“弱分类”与“弱构架”的语篇结构,赋予学生较大学习自主权;运用互文和逻辑修辞的话语策略,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教科书将学生“赋权”为媒介信息和产品的创造者,重视其作为公民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现了一种超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观。未来教科书在选择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时应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强有力的媒介知识”,在呈现教科书内容时应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的科学逻辑。  相似文献   
100.
在现代工程教育背景下,女性的加入能够促进工程教育的完善与提高。但是由于受到性别社会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工程教育发展中工科女大学生还面临诸如人数少,就业难,发展慢等问题。在传统观念难以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加强女性对工程的认知和使工程教育更有吸引力两方面可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在工程教育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