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知识经济不仅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推动了人类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塑。在生产层面上,它使生产向想象的逼近成为可能,使人的生产能力尤其创造能力得到空前释放,也使生产的组织原则从市场与层级制转向了合作。在治理层面上,知识经济对具有组织集权与政治分权双重特征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由于知识的生产摆脱了对于物质资本的依赖,在组织与国家的层面上,价值与权力的统一都成为可能。进而,传统公私分界的合理性不复存在,以社会要求国家供给公共物品为基本内容的民主治理开始朝着以共同资源治理为基础的合作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42.
张瑞娜 《大观周刊》2011,(35):31-32
政治动员是政治学上重要的概念,但国内政治学界对政治动员研究甚少,尤其是缺乏对政治动员概念的准确界定和科学阐释,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政治动员已有研究成果,科学界定政治动员的概念,并对政治动员的主体、客体、模式、方式和目标等基本要素做出深入阐述,抛砖引玉,以期对学界研究有所实益。  相似文献   
143.
长期以来,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基于一份调查数据的研究得知,目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仍遭受性别歧视,这极大地遏制了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抑制了女性解放。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角度解读这一现状,以期进一步推动女性解放以及男女平等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4.
实现残疾人就业福利的供给与满足,是推动其由“被动接受的受救助者”向“积极参与的共建共享者”转变、由背负“福利污名”标签的弱势群体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的自助群体转变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现实考察,在总结西方实现残疾人就业福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理念创新、顶层设计、路径安排这三个维度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福利进行了政策重构与耦合.  相似文献   
145.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型契合了当今中国"科学发展观"下的公共行政语境。以"公平"和"发展"价值基石来检视我国2007年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会发现它与发展型社会政策价值取向的内在一致性。师范生教育政策历经百年变迁,最终放弃了产业化道路而向"去商品化"回归,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本身的若干缺憾及其实施的受制因素,使得对其正、负向价值的论辩可利于追踪决策和配套改革,从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6.
147.
洛克道德哲学的核心就是关于快乐与痛苦、善与恶的问题。当然在洛克眼中,快乐就是幸福。相较于现实幸福观而言,洛克的幸福观的优先性主要体现在由内而外的扩散性、由小及大的层次性和由浅入深的梯度性三个方面。它为我们揭开了生活之本象,因此深度理解洛克的幸福观能使现实的我们活得更为坦然。  相似文献   
148.
一、从时代的维度看"中国问题"对德育的挑战 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大门,中国不仅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嬗变中,而且还恰逢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迅猛浪潮。正是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时代环境构成了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的维度。如何面向"中国问题"来构建中国德育?这是当代中国德育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一)社会转型与德育"所谓社...  相似文献   
149.
农村群体性事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基于此假设,研究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并据此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软件构建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模型,评估江苏省苏北地区某镇农村社会状况的警级,即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模型预测的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构建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之引擎,构建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之核心和构建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之根源等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0.
受降与接收日占区是抗战胜利后的重大事件,也应是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政治史视角下,运用政治史、社会史等研究方法,可以看出:国民党接收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从根本上说是由组织制度的混乱所造成的,恰恰是其弱势独裁的表征;普通民众在胜利幻象中的不幸遭遇,激发了对国民党的失望和不满;由于国力微弱,国共的受降之争乃至战后中国的政治态势,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缘政治和强国政治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