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25篇
综合类   6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物元分析的体育旅游可拓展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在物元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物元分析,再利用体育旅游市场的可拓营销变换。将变换的因素进行组合。提出扩散营销策划的理念。  相似文献   
62.
足球逼迫式防守战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近几届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杯的防守情况和比赛成绩,掌握当今世界足坛逼迫式防守打法的实际运用情况,力求寻找出逼迫式整体防守战术的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对指导足球的训练工作,以及促进足球技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64.
从23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看中国队攻防能力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对个人的攻防能力和全队的攻防特点,及全队攻防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中国队在防守和进攻能力上均有比较强的实力,且攻防能力均衡。全队进攻方面的特点表现为内外线进攻平衡、高命中率、空中优势明显、防守方面表现为内线优于外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一种治疗人体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和或疼痛的新型仪器——WQ型液体弹性波治疗康复仪。并对其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作了扼要介绍。对206例该类病人进行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8.35%。本仪器已获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66.
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结合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管理与运作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7.
体育摄影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过去们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作者和作品上,定程度地忽视了欣赏者的存在,忽视了赏者与作品关系的研究,这是失之偏颇。这里我们把体育摄影看作一个过程,这过程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摄影者———品,即创作过程。其二是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建国以来学校休育的发展状况的回顾,对新世纪学校休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9.
统体育项目,而不只是55年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应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体育项目。 2.2.4 缺乏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奥运会的雄心 韩国将跆拳道成功地推向了奥运会,日本也将相扑推向了全世界。中国费了不少的力仅仅只将武术项目挤进了亚运会。事实证明,我们缺乏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奥运会的方法、雄心和勇气。只要我们把参加欧洲民族发明的奥林匹克传统项目为主体的奥运会的热情,转移一部分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就不愁我们的武术或更多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奥运会项目。 3 实现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基…  相似文献   
70.
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极其重要。我们认为,“教”与“学”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活动,其逻辑关系主要有四种。 一、教等于学 “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第一种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意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 二、学大于教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学生所学多于教师之所教的情况,从而构成“教”与“学”的第二种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意指学生所学超过教师所教的范畴。一般而言,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