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天,爸爸在厨房里做饭,我一时好奇,就到厨房里看爸爸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可一进厨房,爸爸就说:“出去等着,你看厨房里到处都是油烟,它对人体可是有害的。”听了爸爸的话,我想油烟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我琢磨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下午第三节正好上科技活动课,我又向  相似文献   
22.
语言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语言人人会用,但其传媒作用和传递信息的效果,却因人、因时、因地有着很大的差异。准确、精练、清晰的有声语言,生动、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不但可以调节和提升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应反复锤炼语言基本功,在强化语言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不断锻炼和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提升语言使用技巧,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24.
《桥》一文以曲折的情节、简练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村支书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果决沉稳、高风亮节,指挥村民跨越死亡,踏上生命之  相似文献   
25.
《桥》一文以曲折的情节、简练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村支书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果决沉稳、高风亮节,指挥村民跨越死亡,踏上生命之桥,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起了一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不朽桥梁。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凸显了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感悟文章所表现的人性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练习写作。  相似文献   
26.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他们对课程里的内容感到好奇,有着浓厚的兴趣。刚上《植物》单元时,许多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蜗牛》?我已经捉了好几只蜗牛在家养着了,我可以带来吗?”看着他们那充满渴望的小脸,我心中一动:何不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先在家饲养,边养边观察研究做好记录,到上这一课时让他们好好表现一番,不是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课的热情吗?于是,我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对学生们的“蜗牛热”进行了鼓励,我们约好上《蜗牛》一课时看谁观察并记录到的内容多。上《蜗牛》一课了,同学们兴奋地带来了自己养的…  相似文献   
27.
一天,我在朋友家发现了一颗神奇的“魔豆”,豆瓣上有祝福的话语:“‘猪’你成功!”我非常好奇,想知道豆瓣上的字是怎么来的,就问朋友:“‘魔豆’上为什么能长出字来?”朋友说不知道。我更加好奇了,想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28.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课程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评价方式应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通过这样科学的课程评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9.
班级快报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呼啦一下跑到教室后墙上的一块黑板前,争着抢着看。这时,只听小胖子王兵有声有色地念道:“班级快讯:今天,我班杨婷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在全班同学的提议下开辟的一个新天地——《班级快报》。《快报》用的黑板是师生共同制作的,由杨婷、宋金川两位同学任主编,班主任当顾问,各小组都聘有通讯员。开辟的栏目有:“天气预报”、“班级快讯”、“新人新事”、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生活顾问”等,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30.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和迅速扩展带来了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层面。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具有两重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性、交往行为的虚拟性等特征,它也会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