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13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市级电信企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的思考,在客户概要管理的基础上强调了客户投诉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案例,利用科学的投诉调度流程完善协作级CRM的CTI呼叫中心地位,从而应对充分竞争环境的挑战,完善客户质量,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与水平。  相似文献   
72.
首先进行了理论回顾,分析了创造力在企业危机管理团队决策过程中进行运用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了企业获得创造力的一般模型和方法;最后根据企业危机管理团队决策的不同步骤的需要设计获得创造力的方法。研究表明,企业危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决策方法在应对危机时的局限性,创造力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帮助获得符合危机情景的可行的危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服务主导逻辑、网络嵌入影响网络平台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探讨网络平台多行动者视角下服务主导逻辑、网络嵌入影响参与者动态能力进而影响价值共创的微观机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四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主导逻辑不仅直接影响动态能力,还通过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动态能力;服务主导逻辑、网络嵌入都不直接影响网络平台的价值共创,但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产生作用;整合、吸收和创造等动态能力在服务主导逻辑、网络嵌入与网络平台的价值共创的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因此,网络平台参与者应重视服务主导逻辑的倡导和网络嵌入结构的优化,加强内部和整体动态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利用平台的网络效应,提高价值共创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4.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聚集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在于:知识或技术溢出和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实证分析显示,(1)制造业聚集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均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分地区研究表明,产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3)从作用途径来看,制造业聚集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途径传递,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等途径传递。且在所有的作用途径中,基础设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5.
经济危机和就业市场的饱和,必然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种种压力,由此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和各样的心理动态。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分析和梳理毕业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既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同时,探索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扎实做好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以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将社会资本分为政府与民间两个变量,研究双重社会资本的不同影响,运用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双重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重社会资本对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两种治理行为均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特别地,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雾霾治理需要政策强制力来保障实施,号召性的信任因素与激励行为的正向影响有限.我国雾霾治理进程需要从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等多方面着手:颁布法律规范,弥补制度漏洞;增进彼此信任,加强公众监督;引导环保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协调多方行为,激励资本互动.  相似文献   
77.
对联盟企业之间技术学习和知识创造的研究文献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认为企业之间的认知距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字型.将企业联盟分成探索型联盟(exploratory alliance)和利用型联盟(exploitative alliance)两种类型,就认知距离、技术资本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三条假设,通过数学方法进行了推理证明.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能否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鼓励员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奖励性薪酬在众多激励因素中无疑是最具激励作用的.基于对江苏省(除南通市)12个城市的12 000名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性别、单位性质和职称科技人员的奖励性薪酬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单位性质的科技人员对奖励性薪酬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9.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80.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缩小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差距,打造创新驱动共同体,促进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理论与现实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剖析制造业创新驱动力内涵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总体、东中西分区域和分省域的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7年,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虽然总体上呈逐步上升态势,但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制造业创新驱动力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此,本文进一步采用基尼系数对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的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的差异性呈现出逐渐拉大趋势,即体现为明显的“马太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