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31.
以新闻策划的运作思想来传播新闻,组织并引导社会舆论,可以说是中国新闻改革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 虽然新闻策划近些年在各个媒体内部被广为应用,但多个媒体联合进行的新闻策划却相对较少。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各个媒体宣传步调不一致,舆论导向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促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重大新闻的合力策划问题,即新闻策划如何高度整合信息,形成互动,创造舆论合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2.
谌梓希 《科技广场》2014,(1):238-242
区域电网投资是我国电力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重点,仅淮南地区电网2014年投资就包括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项目5项,总投资额1.65亿元,涵盖35千伏与10千伏两个配网基建项目和2014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等。本文拟采用区域电网投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家电价政策、财税政策及其他相关规定,运用技术经济理论,对区域电网投资的效益和运维费用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合理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33.
在以"受者"为中心的媒介环境下,受众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受众的多寡直接和节目收视率挂钩,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成功与失败都和受众直接相关。作为《快乐女声》等选秀节目的核心受众来说,满足求知欲、追求对新事物的了解、在娱乐中得到放松和愉悦、寻求时尚资讯、追求符号消费、沉湎于虚拟人机互动则是其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234.
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NETWORK)的英文简称,其创始人特德·特纳于60年代初接管了家庭的广告事业,到60年代末,他拥有了三家广播电台,1976年特纳买下了亚特兰大的一个小型的UHF电视台,后来又买下了北卡罗纳州夏洛特的一座电视台。70年代中期卫星已用于传送有线电视节目,特纳的小电视台由此实现了从地方电视台向潜在的全国性电视台的飞跃。1980年CNN24小时新闻频道开播,通过报  相似文献   
235.
解读《超级女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的话:《超级女声》在2005年着实“火”了一把;在街头巷尾都在热谈“超女”的胜负时,传播学界对“超女”现象的关注和研讨也在进行中。《超级女声》究竟是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积极开拓,还是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低俗的化娱乐节目?传媒专家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我们选编了四位在较的硕士、博士生的稿件,他们清新独特的视角或许会给读不同的启发。  相似文献   
236.
去年里约奥约会期间,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微博阅读量在三天之内达到了7亿人次,①完全盖过了里约奥约会的风头.明星新闻由于特有的新闻价值,一直受到媒体和受众的追捧,②但同时也很容易陷入滥俗的漩涡之中.王宝强离婚事件中谁是谁非不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笔者想要探讨的是对于该事件媒体是否有必要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媒体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关注,会导致对公共问题关注的减少,从而很容易忽略社会中的公众利益.显然,关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炒作完全超越了新闻报道应有的度,笔者称为过度报道.  相似文献   
237.
汤小瑜 《青年记者》2017,(12):65-66
从讲究新闻时效性到“抢时效”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相比于其他新闻价值因素——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时效性往往决定了大部分新闻的报道价值,如果一条新闻很重要,但是过了时效期,那么这条新闻被刊登的概率就比较小.时效性暗示着新闻的保鲜期相当短暂,“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说的就是时效性的特征与特性.从时效性的内涵来看,“时效”代表的是全时性和即时性,全时性指的是全天候、全过程和全方位;即时性指的是零时差和零距离.  相似文献   
238.
肖依 《青年记者》2017,(14):33-34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报道,是一种国家叙事,是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尝试. 通过“一带一路”报道树立国家形象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获得标题含有“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共515篇,等距顺次抽取其中100篇样本,分析《人民日报》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报道叙事树立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239.
20世纪上半叶至今,西方体态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代学者从不同领域、多元化的角度对体态语进行研究.梳理西方体态语研究的理论经验可以为中国体态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对于非言语传播实践也具有指导价值. 问题的提出 1872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引起学者对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思考.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雷·伯德惠斯泰尔开创了身势学,其代表作有《体态语导论》《身势与语境》等,并建立了以下研究观点:1.所有的身体活动在交流的语境下都有潜在的意义;2.由于行为具有组织性,所以可以被分析;3.不同的社群以不同的方式来使用身势;4.人们会受到其他人的行为和动作的影响;5.身体活动和行为在交流过程中以何种方式起作用可以通过研究得出;6.研究哪种行为,以及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影响身势学研究结论;7.身势的使用受个人因素影响,但是受整个社会系统的影响更大.①时至今日的视觉传播时代,这些理论对于体态语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0.
赵笠鑫 《青年记者》2017,(15):45-46
反转新闻是指伴随新闻细节和真相的不断公布而促使公众态度出现反转的新闻事件.其表现形式通常为某条新闻报道出现时,舆论矛头一边倒,可当新公布的新闻细节出现后,新闻剧情迅速发生逆转,舆论矛头指向对立方向.①近几年来,在新闻舆论传播中,具有戏剧性的反转新闻时有发生,从2015年的“成都司机打人事件”“黑龙江庆安枪击案”“安徽大学生称扶老人被讹事件”到2016年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刘永伟肾失踪事件”,形成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高频现象.反转新闻的多发,是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生态不健康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凸显出当前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新闻失实现象,反映出我国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网络舆论理性程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