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1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01.
文章通过对对部分有关科技文件材料渐全性的表述进行归纳分析,指出了仅通过更改与补充科技文件材料,使其逐步得以完善这一客观现象来诠释科技文件材料渐全性的特点是不全面的,还应拓宽研究视觉,当从成套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去研究分析科技文件材料的渐全性。  相似文献   
102.
基于Landsat 5 TM影像,以芜湖市沿江区域为试验区,利用水体指数模型(NDWI、MNDWI)、单波段阈值法(LBV变换的B分量)、波谱间关系模型(KT3+TM4>TM2+TM7),以及新提出的波谱间关系模型(KT3+TM2>TM4+TM3)进行水体信息自动提取的试验,从定性与定量2个方面对5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波谱间关系模型提取水体的精度最高,为93%;受到植被和建筑物等因素的干扰最小.  相似文献   
103.
己烯雌酚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浓度、温度、酸碱性等方面研究己烯雌酚使高锰酸钾褪色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己烯雌酚使高锰酸钾褪色的最佳条件是中性条件下,温度在40℃以上,己烯雌酚的最低检测限为0.1ppm。这是一种适合于快速筛选的定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合成乳糖酰基壳聚糖(GC)并以此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喷射法制备载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GC纳米颗粒.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一定量聚氧化乙烯(PEO)于GC电纺溶液中,考察电纺溶液性质对颗粒形成的影响,优化溶液性质参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得到表面光滑、颗粒平均直径约为530nm的载IL-1Ra纳米颗粒,并通过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检测得到载药纳米颗粒包封率为(1.52±0.04)%(n=3),载药率达到(90.36±3.46)%(n=3).为了考察所制备的GC纳米颗粒对肝细胞的亲和靶向性,实验以猪肝细胞为实验组,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为实验对照组,分别加入FITC标记的GC纳米颗粒培养24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猪肝细胞表面荧光信号明显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GC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肝靶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5.
信息时代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是21世纪信息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文章介绍美国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6.
电子文件环境下的前端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子文件前端控制的理论,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对电子文件进行前端控制的原因,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了电子文件前端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文章应用信息分类方法分析档案信息资源的构成,依据《档案法》及有关档案工作规范,指出档案馆和档案室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两个行为主体,并具体阐述了这两个行为主体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承担的各自任务。  相似文献   
108.
甘培聪 《天中学刊》2012,27(6):60-65
启蒙的精神图式是确立"人"的无限权力的命题。而在康德那里,这种"人的无限权力"、理性主体的第一性原则在思辨理性的范围内得不到确立,于是就转移到实践理性的范围中,同时也证明了实践理性优于思辨理性。但这种主体第一性的确立,并不一定确证了人的自由,在社会和个人未实现和解的条件下,反而会导致现实自由的缩减,只剩下法则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09.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朱青  丁子军 《资源科学》2022,44(7):1494-1505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中国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的网络结构并探讨其背后的邻近性机制对提高城市创新效率、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论文合作发表和专利联合申请的截面数据,综合构建了2011年和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的二次指派程序(MRQAP)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密度增强,择优链接弱化,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合作格局由北京和上海主导转变为北京上海引领与区域中心带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区域网。②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除了受城市经济水平、科教支持力度、行政等级的正向影响外,也受地理、组织、文化、社会、制度邻近的显著促进,邻近性机制对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③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影响是动态的和交互的,过度的地理、社会、认知邻近会阻碍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认知邻近可弥补地理距离,而社会邻近往往伴随着地理邻近。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闫东升  孙伟 《资源科学》2022,44(7):1358-1372
在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城市群战略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有何影响?本文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探讨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调节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一体化区域扩容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且考虑平行趋势、内生性、外部冲击、差异化碳排放估算方法等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②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多重异质性,如时间上城市加入协调会时间越长、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促进作用越大,区域上加入协调会对苏皖城市影响呈显著负效应、浙江城市影响呈不显著正效应,城市类型上加入协调会对高等级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促进作用强于一般城市。③加入协调会带来的市场一体化深化、产业升级加快、绿色创新技术提升、协同治理深化等,是一体化区域扩容驱动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机制,且城市市场化程度提升、产业高级化推进,能够放大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验证了通过一体化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可行性,但也表明推动一体化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实施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