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734篇
科学研究   41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5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FOXBASE2.0进行编程,通过对蹼泳比赛“千分表”的研究,研制了一套适合于蹼泳竞赛的中、英文成绩管理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速度快,已成功地应用于1995年全国蹼泳锦标赛和第四届亚洲蹼泳锦标赛,大大地减轻了裁判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记录编排的速度。同时该系统易于维护,能很方便地推广到其它比赛项目的成绩管理。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女生开设健身街舞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舞蹈类运动项目的拓展,一种充分展现自我的全新的大众健身项目——健身街舞,悄然地走进大学校园。通过对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对高校女生开设健身街舞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开发和应用MCAI课件,加快健身街舞进入体育课堂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两种微机高精度计时的实现方法,这些方法均成功地应用在作者参与的有关课题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现着竞技体育的利社会性和利人性,其价值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竞技体育在发展中应该凸显、确立人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以此采确定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和目的,评价竞技体育的运行和发展;二是客观存在的制度、体制厦微观行为活动对人发展的影响,避免竞技体育的异化为其教育价值带采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心脏功能典型指标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相关检验和聚类分析法等对三十多个心脏形态、功能指标进行了筛选分析,选择出适合评定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典型指标,并对所选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能否正确运用科技编辑反馈方法取决于人们是否对其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本文着重对科技编辑反馈方法的哲学意义及科技编辑反馈方法认识客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便从哲学高度提高人们对科技编辑反馈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试论训练周期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训练周期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的探讨,论述了不同类型的训练周期的结构及其功能不同。为教练员科学掌握全年及周期训练计划制订的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据。  相似文献   
9.
赵颖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3):319-321
对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运动损伤发病率男生为98.57%;女生为57.45%,其损伤特点男生多是急性伤,女生多是慢性劳损伤,损伤呈多发性。运动损伤得原因最多的依次为准备不充分、疲劳、负荷过大、思想麻痹等方面。运动损伤的部位和性质主要为足/踝、膝、手/腕和擦伤、挫伤、骨折等。建议:加强对运动员进行竞赛规则教育、体育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加强技术训练和力量练习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医疗监督。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大学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所以,必须把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其培养的对象在大学毕业以后,仍然能够成为终身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