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969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教育   231514篇
科学研究   14456篇
各国文化   2943篇
体育   10185篇
综合类   5311篇
文化理论   2224篇
信息传播   44822篇
  2024年   696篇
  2023年   3142篇
  2022年   2410篇
  2021年   2934篇
  2020年   3099篇
  2019年   2692篇
  2018年   1499篇
  2017年   2682篇
  2016年   3920篇
  2015年   6585篇
  2014年   19552篇
  2013年   13145篇
  2012年   15576篇
  2011年   29594篇
  2010年   33815篇
  2009年   30347篇
  2008年   25239篇
  2007年   20953篇
  2006年   19631篇
  2005年   16762篇
  2004年   17035篇
  2003年   13277篇
  2002年   9456篇
  2001年   6937篇
  2000年   5366篇
  1999年   1141篇
  1998年   798篇
  1997年   707篇
  1996年   533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81.
马原年 《武当》2001,(1):16-18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对各派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其中有两句话,即“所向无敌”和“从心所欲”却被人忽略了。如何达到这两句话的境界,更少有人去研究。因此,我想就太极推手如何走向“所向无敌”之路,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82.
新邮补报     
《上海集邮》2001,(4):10-10
  相似文献   
983.
当今科技高速发展,读者对图书馆产生很大的希望值。高雅和清静的阅览氛围,营造和美化图书馆的环境,这是众望所归。也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从美学角度来营造和美化图书馆的环境,既要注视图书馆建筑格式、注意布置、注重图书设备等,又要贯穿求实求美的原则,创造一流图书馆的环境。  相似文献   
984.
985.
本文通过讨论《地铁站里》与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相似的艺术表现力,说明语言的共性不是体现在文字形式上,而是体现在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上,并表现为心理层上相同的概念结构。而就诗歌而言,心理层上相同概念结构的实现过程就是诗歌意象的实时建构过程。相似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实现的基础,也是诗歌语言的共性取向。  相似文献   
986.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疆界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987.
杨永平 《收藏》2006,(4):147-147
20世纪头20年,吴昌硕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画坛,书坛可谓如日中天,无人能出其右,对当时画风的影响相当深远,一时间,学画者络绎,求画者不绝。  相似文献   
988.
989.
姚秀珠 《小学生》2005,(7):20-21
顽皮的风不停地鼓着嘴吹气,把乌云从这座山吹到了那座山,乌云被风吹着,只能不停地向前面跑,不一会儿就到了这个在都市边边的小镇上。 乌云实在跑得太累了,只好叫风停一下,让他休息休息。可是当他停下来喘气的时候,大颗大颗的汗就从他的身上流了下来。 当乌云的汗水一颗接着一颗掉到地面上的时候,地面上的人们就开始大声地叫了起来:“下雨了,下雨了,快找地方躲雨喔!”而且每个人都用手遮着头,跑来跑去的,想找个地方躲雨。  相似文献   
990.
【导言】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时代特点,刻画出了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本片断试图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为别里科夫写碑文,创造一种比较新颖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能更立体化地把握别里科夫的个性特征,体会他的悲剧色彩,从而为深入主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