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71.
<正>曾经阅读过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文章《享受生活》,当时我产生的最强烈、突出的感受就是:"她这样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人,如何具有如此大的成就,怎能有如此细腻的笔触,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让她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总之,我的疑问很多、很强烈。恰巧,我参加了一次课堂比赛,我执教的就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导读课。我带着之前的种种疑问,开始了我的思索之路,终于在她的  相似文献   
72.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时虽是十月天时,但北国奇寒,这一日竟满天洒下雪花,黄沙莽莽,无处可避风雪。三百余人排成一列,在广漠无垠的原野上行进。正行之间,突然北方传来隐隐喊声,尘土飞扬中只见万马奔腾,无数兵马急冲而来。  相似文献   
73.
请大家细读下列所选的古诗名句: 念君客游思断肠。(曹操《燕歌行》)  相似文献   
74.
七言古诗是唐诗独有的面目。唐人对此一诗体创作上的贡献,是文学发展史上十分光辉的一页。初唐诗人立意创新.为七古开辟了道路;盛唐七古,臻于完备,争奇斗胜,各具特色;中唐有了明显的变化,即叙事七古的增多和七古的小说化,各家又有其独特的面貌;晚唐七古减少,名篇寥寥,而叙事性特点仍与中唐相一致。“变则堪久,通则不乏”。“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复古通变,才能日新其业。这就是唐人七古盛而又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初唐乐府诗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其主流趋势是承袭陈隋余绪,表现为:大部分乐府诗亦步亦趋地袭用前人乐府诗的形制;在题旨立意方面没有多大发展;同时还沿袭陈隋宫廷风气,大倡艳辞、用乐府诗来唱和求官等。但初唐乐府诗毕竟显露出了新时代赋予的新气象:边塞题材的乐府诗风格刚健;形式上出现了律化和歌行化的现象。这些新的变化为后来乐府诗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76.
《九歌》是屈原楚辞中的重要一组诗,特别是它对后世文学影响非常大,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燕歌行》充分吸收了《九歌》的营养,完善发展了七言诗,形成了古体诗的完整形式。  相似文献   
77.
"吹寒""寒声"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如宋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唐高适《燕歌行》诗:"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望,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宋范仲淹《御街行》词:"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像这样一些词作中的"寒"字,  相似文献   
78.
七言标题品“三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七言诗句(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无限风光在险峰")及俗语(如"人生七十古来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影响,七言标题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文章中,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下面主要以"4 3"式标题为例来谈谈七言标题的"三味"。  相似文献   
79.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80.
李白乐府歌行的“奇变”风格表现为:几种诗体的综合运用;长短句型的交错综合运用;别具一格的韵律节奏感;抒情语象的跳跃性。李白乐府歌行的“雄放”风格表现为:开阔的视野;数字运用之妙;时空之久远与浩渺;感情落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