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世界主义具有多重进路,主要有道德世界主义、政治世界主义、文化世界主义、社会世界主义以及批判的世界主义等。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二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争;三是关于世界主义是否是欧洲中心论的。世界主义作为一种建立在普遍主义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全球伦理",因其理念论、理性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倾向,遭到很多批评与挑战。通过世界主义特殊的伦理视角对人性形象的重塑,使得作为"涉身伦理"的世界主义呈现出更多的活力与张力,它认可普遍性和特殊性、全球化和地方性的统一,但更加强调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与人类境遇的特殊性,更能应对多元时代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92.
康有为孔教思想中的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出于重振民族精神,抵御西方侵略的目的,进行了儒学宗教化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他以孔教为纽带,将互为水火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统一于其思想体系之中。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民族主义是针对晚清社会的思想主张,而世界主义是寄望于未来的理想,所以,二者才能共存于一个思想体系之中。由此可见康有为胸襟的博大,也折射出孔教包容的宽广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3.
拉丁美洲文学早就表明,它具有其他地区文坛少有的活力。从诗歌看,现代主义诗派的形成是它走向成熟的标志。现代主义诗派出现在拉美独立以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思想上它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美洲情结”的因承与深化;形式上它博取众家之长,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拉美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审美理惠的巨大差距,使拉美诗人在表现他们的理惠观念时采取了特殊的方式,使它显得新颖、别致,这是世界文坛并不多见的现象,本文对此作了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94.
王咏青 《文教资料》2009,(27):92-94
使徒保罗对使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宗派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个人独特的经历,以及对犹太律法与<旧约>的精通使他有广阔的视野.他的"因信称义"说促进了基督教在外邦人中广泛传播.他的宣教旅程也极大地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保罗的言行契合了斯多葛派的世界主义,他为基督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96.
新书推荐     
世界主义的欧洲:第二次现代性的社会与政治》[德]乌尔里希·贝克埃德加·格兰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44.8元人们必须重新思考欧洲模式。  相似文献   
97.
2010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全国I卷文综选择题第23题考了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属课本的主干知识。体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该题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的描述作为切入点提出设问.  相似文献   
98.
宪法爱国主义经过哈贝马斯的阐发成为当下的重要理论。作为国家认同的新模式,宪法爱国主义直接与民族主义相反对,它在追求对特定国家的认同的同时带来了世界主义,因而宪法爱国主义存在不可避免的悖论。然而,这个矛盾的宪法爱国主义却前行于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99.
在法国大革命中,其领导人的言论带有扩张领土的意愿。并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其根源在于以前的自然疆界论和当时盛行的世界主义思潮:而其结果则是给法国大革命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全球化"主要指经济全球化,其作为一种现代性的趋势或者传播后果引发的思考不绝如缕,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者和传播学者注意到其所带来的问题却无法给出具有阐释力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不仅在规避民族主义困境下给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新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以及国际传播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是一种极富超越性的构想,具有极强的阐释力、实践力、弹性和张力,它致力于建构的不再是貌合神离的"地球村"和乌托邦式的世界主义,而是一种"既能手拉手又能心连心"的"新世界主义"。我们认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论述为代表的新世界主义建构了迥异于传统全球化和传统世界主义的一种崭新的世界观,为维护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异中求同的传播理想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自洽性和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