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21.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理论的研究视野、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对于高速变迁、消亡的各少数民族民间乐舞文化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以艺术人类学为学理基础,以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研究个案,在深入民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整合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的普遍现象,记录个案的文化变迁现状,探索民间乐舞与周遭文化因子的内在关联,多视角剖析民间乐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22.
"插花节"是大姚县昙华乡彝族人民盛大传统节日,其仪式乐舞活动的当代建构,是传统的继承与再造,保持了"插花节"仪式乐舞活动具有连续性与世俗性二元特点;赋予了传统乐舞节日宗教、政治、文化等多重意义,使传统乐舞活动保持生机与活力,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地方性知识与民间智慧,笔者认为传统与当代并不存在根本的破裂而相互对立,应是在传统意义上重新建构的。  相似文献   
223.
还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吗?那微笑甜美动人,可亲可爱,无不让人为之倾倒。初为人师时,我记着老教师的叮嘱,开头几节课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以后的音乐课他们就不会大叫大嚷。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板着一副脸.学生只要稍微捣乱.我就大声批评、指责,学生都有点怕我。记得有一次在上《鸭子拌嘴》这课,我要求学生站起来学学鸭子吵架的模样,有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学得特别像,加上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全班大笑。我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随即课堂上充满了笑声与掌声。  相似文献   
224.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5.
云南早期本土民族的青铜器以极具地域风格的蛮荒气息与质朴形制为醒目特征,其制作及使用历史久远。尤以其中的乐器见证着先秦时期滇人的生活状貌和乐舞情趣。通过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器物,在考释与描述实物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印证,试图揭示古滇国乃至云南早期尚已盛行的乐舞活动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226.
《韶》乐考     
《韶》乐作为远古乐舞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形成了帝舜时期,销匿于唐玄宗之后,历时几千年。该文对其产生,制作者、流变、乐名变异等方面作了疏理,旨在明确《韶》乐在历史中的传承过程。现今的几本音乐史参考书中,往往对《韶》乐言之不详或述之片面,本文也立足于此,在考论中尽量做到详尽准确,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22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现代维吾尔族舞蹈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歌舞与古西域盛行歌舞密切相关。在维吾尔族聚集最多的南疆地区,由于受西域乐舞中的古龟兹乐舞的影响,今天的新疆南疆地区的歌舞,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中,部分舞蹈种类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龟兹乐舞的遗存,从而形成了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舞蹈作为体育的一部分,它不仅传承者维吾尔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还能够强身健体,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深受维吾尔族人的重视和喜爱。所以对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8.
敦煌壁画中保存了许多精彩的百戏表演图画,是研究我国古代百戏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主,结合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的形象材料,论证了百戏在六朝隋唐时期的流行和发展状况,以及对后代体育、杂技、武术、乐舞等方面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9.
《杂技与魔术》2009,(3):44-44
5月1日至2日,由河南省文联、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省杂技家协会、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宝丰县委、宝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省第二届“百戏奖”暨2009年河南·宝丰赵庄魔术大会决赛在宝丰县举行。省文联巡视员、省杂协主席王洪应,中国杂协魔术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徐秋,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马应福、省杂协秘书员李锦利等出席了魔术大会决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相似文献   
230.
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把鲁南汉画像石中以百戏(木童)戏、跳丸、倒立、擎戴伎、(金宛)瓶伎、沐猴舞、鱼龙曼延等为题材的石刻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为了解、认识汉代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形象化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