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颂》和《九歌》作为南北祭祀诗歌的代表之作,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两者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而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文学本身的发展以及艺术手法运用的不同以外,还有创作主体和祭祀目方面的差别,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由诸多客观的因素诸如由地域环境和时代进程所造成的南北文化意蕴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52.
《课外阅读》2016,(6):74-76
<正>文者辛: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就是非常难得的素养。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丢。王俊俊:中国现代剧作家夏衍临终的时候,对家人说:"我很辛苦,快请大夫!"家人说:"好,我们立即去叫大夫!"夏衍说:"不是叫大夫,是请大夫。"说完这句话,他就断气了。罗登:我的生命中出现的让人感觉到有涵养、有教  相似文献   
53.
一、《九歌》的结构与情感脉络屈原《九歌》的结构,前贤时哲多有论述,根据祭歌仪式,大多分其为“迎神→祭神→送神”3个部分,迎神为《东皇太一》,祭神为中间9篇,送神为最后的《礼魂》,按照音乐的结构,迎神之《东皇太一》为序曲,祭神之中间9篇为主体曲,送神之《礼魂》为终曲。闻  相似文献   
54.
《云中君》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神灵祭歌。汉代以降,关于云中君是谁,历代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两千多年来,可见的《楚辞》注本近百部,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一部完整注解《楚辞》的著作。王逸是东汉文学家,生长在楚地,其生活年代与屈原写作《九歌》年代较近,他对屈原的身世遭遇感同身受,《楚辞章句》因此成为后世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55.
费康亮 《丹东师专学报》2011,(2):95-103,117
《河伯》是屈原抒情组诗《九歌》中晦涩难解的篇章之一。《河伯》研究由于涉及神话传说、原始宗教、祭祀礼制、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所以众多学者从神话学、宗教学、心理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对其进行跨学科研究。关于《河伯》的祀主和河伯的原型,学术界争论激烈。关于《河伯》的祀主,主要有黄河之神、九河之神、天河之神、江夏之神、楚人水神、江湘之神、湖湘九河之神、楚国大波之神八种观点。关于河伯的原型,主要有猪、白鳍豚、玄冥、鲧、阳侯、部族酋长、种荷人/祖先神七种观点。  相似文献   
56.
《湘君》描绘出一幅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女神——湘夫人的形象。本文分析了湘君在追求爱情时约会、寻找、失落、等待四步小曲。在美丽壮阔的水乡背景之下,湘君情感美摇曳多姿,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57.
论《九歌》祭祀主体为楚人祖先祭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歌》的祭祀主要是对祖先神灵的祭祀。原因有二:《东皇太一》篇描写的就是楚人的祭天之礼,也是楚人的祭祖之礼。其次,《东君》是对日神的祭祀,也是对其祖先的祭祀。从东君以下七神,大多是对山川之神的祭祀,这七神的出场主要是为了助祀祖先神。巫觋通过表演山川神灵的爱情故事,以取悦祖先神,达到降神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神灵都有相关的爱情神话背景。《国殇》不属于山川神灵却也位列其中,是因为古人最重视祭祀与战争,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也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58.
屈原作品中多次谈到他与楚王的“成言”。这应是屈原政治生涯和楚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更是屈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屈原作品研究的重要钥匙。遗憾的是,它为过去几乎所有《楚辞》专家所忽视。本文根据先秦历史文缺有关“成言”的性质,对屈原作品中有关“成言”的记述,进行综合考证,从而发现屈原与楚怀王“成言”的内容,主要是推行“奉先功以照下令,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的“变法”;屈原《九歌》是他“变法”中“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59.
屈原作品《天问》、《招魂》、《离骚》、《九歌》、《九章》是楚国反秦复郢斗争历史献,前人用汉代兴起的词组词义去注释它,破坏了先秦句一字一词一义的格局,因此产生了诸多无法读通的离奇错误。本着重探讨《招魂》的读法,提示其内容梗概。  相似文献   
60.
张宁 《衡水师专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