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文章指出程颐和程颢的思想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心理学内容,蕴涵着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心理阶段,而诚敬、玩味自得、蒙正于养等德育方法,更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为此,高校要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合理借鉴二程的德育心理学思想,实施理论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增进团体互动,增强情绪调节;注重道德实践,培养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22.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中的《大学》一篇.《大学》提出了“三纲”、“八条目”,“格物”、“致知”作为“八条目”其中之二,具有道德修养方面的含义.北宋程颢、程颐在此基础上发挥出与“天理”相符的“格物致知”论,此后朱熹作《补传》对“格物致知”进行新的诠释,王阳明又将其复归于道德修养的含义.本文就“二程”、朱熹、阳明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3.
儒家“恕”道思想自孔子到二程,内涵不断拓展。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恕,先秦儒家的“恕”思想大体继承孔子,汉唐基于“如心为恕”的角度,强调以心度心,二程把“恕”置于天道的高度,核心论述“推己及物,养人之道”。二程“恕”道思想从成己开始,以成就他人为目标,以兼济天下为理想,以“公理施之于人”为方法,避免“恕”道的庸俗化理解,强调了“恕”不会造成对他者的强迫,形成了完整的恕道体系。  相似文献   
24.
嵩阳书院讲学时期,是二程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不仅开讲授徒,整理、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为洛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阐发,表达了以教才育贤、正君保民、崇德重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思想,体现出传统儒家士大夫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  相似文献   
25.
关键词:《二程遗书》卷一系二程门人李端伯所录,其第一条内容是程颢与韩维之间的儒佛之辨.学界普遍认为此条语录学术价值重大.如果能将哲学义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对于全面和深刻理解义理本身相当重要.考察可见,该论辩牵涉到出二程与其友人韩维等于元丰四年四月在颖昌的学术集会,即《二程遗书》卷二吕大临所记“昨日之会”节.此学术集会的澄清,不仅有助于深入把握明道的相关重要理学思想·也有助于把握当时具有普遍性的学术和文化实况.  相似文献   
26.
伴随着带有教育性质书院的大量涌现,以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顾、程颐为代表的宋代学人纷纷以书院为阵地,或读书治学,或著述讲学,形成了一种极具地域色彩的学术纷争之势,于是具有代表性的濂学、关学、洛学、象数学等理学流派便鼎立而生.尤其是程颐所创立的伊川书院,对洛学的生成、发展及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生死关怀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儒、释、道三家都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相对于佛、道二家来说,早期儒学过多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此岸世界,要求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对待人生,而对涉及人类生死的终极关怀问题却未能提出系统的理论解释,从而使之成为儒学的一条软肋.生活在北宋时期的二程兄弟在借鉴和吸收道家生死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儒家的生死关怀理论,指出人的生死实质上就是气的聚散,有生必有死,因此人们应当平静地对待生死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儒学在这方面的理论缺憾,并对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与道教的"长生不老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28.
二程洛学是宋明理学的开端。洛学思想的萌芽时期,从1046年二程拜师周敦颐开始到1057年程颢中进士结束,其间标志性的文本有二程拜师周敦颐的相关语录、程颐的《上仁宗皇帝书》《颜子所好何学论》、程颢进士考试的三篇“南庙策论”,它们包含的圣人之志、圣人之道、纯王之政、善政养民、正心养性等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洛学思想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29.
学术争鸣是学派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派多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确立其地位的,如同汉代思想家王充所言的那样:"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所谓理不辩不明。而这一点在思想文化极度活跃的宋代表现得最为明显。北宋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历经多位儒者的理论建构,理学——这一中国学术史上的新的范式得以出现。与此同时,思想界也异常活跃,致使"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深受佛  相似文献   
30.
正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