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79篇
综合类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回家的诱惑     
三井善 《当代体育》2011,(21):79-81
携着亚锦赛冠军和最有价值球员,以及NBA现投球员的光环,重返广东的易建联完全抢了NBA停摆的风光。CBA的新赛季马上就要开打,易建联到底能对CBA的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实在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22.
告别传说     
《当代体育》2011,(14):10-10
炎热的夏天,除了诸多NBA球星中国行外,最大的焦点莫过于中国男篮出战亚锦赛了。 和菲律宾、阿联酋和巴林同组,这是一个好签——这话我只当笑话听,强大的中国男篮什么时候在亚洲里还要纠结于分组好坏了?  相似文献   
23.
孤注一掷     
《当代体育》2011,(17):88-91
斯坦科维奇杯八战七败,伦敦的奥运测试赛五战全负……即使邓华德反复地宣称赛程紧密让他无法周全地安排队员的出场,队内伤兵满营让他在用人上捉襟见肘,为了亚锦赛而刻意为主力队员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当然,还有邓华德所说的为了不透露给敌人战术而隐藏实力……但所有的理由在事实面前都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这一切都像是邓华德对糟糕战绩的辩解和敷衍记者的牵强理由。  相似文献   
2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决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中国男篮失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我国男篮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亚男篮的崛起加剧了亚洲篮坛的竞争、中国篮球体系自身的弊端和竞技能力上的缺陷是导致中国男篮失利的直接原因。为中国男篮提供理论上的帮助,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阿杰 《新体育》2011,(11):29-31
男篮亚锦赛结束的第二天,易立在家中依旧忙碌着,他把国家队18号球衣铺在沙发上签名,那是他人选国家队集训队时的球衣。易立解释,自己在亚锦赛中穿着的两件7号球衣已经被人要走了,一件是被篮协官员要去的;另一件,在比赛一结束,同屋的国家队队长刘炜就给抢了过去,“你那个扣篮太牛了,这球衣我得收藏。”刘炜说。  相似文献   
27.
如果在6年前,没有谁会如此看重女排亚锦赛,对于雅典奥运会问鼎的中国女排而言,那只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亚洲十连冠而已。仅仅6年后,亚锦赛却成为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刚刚在大奖赛总决赛被打得体无完肤的中国女排再也承受不起任何失败。或许正是哀兵之势迎来了转机。  相似文献   
28.
孤注一掷     
徐鑫  王松涛 《当代体育》2011,(34):88-91
斯坦科维奇杯八战七败,伦敦的奥运测试赛五战全负……即使邓华德反复地宣称赛程紧密让他无法周全地安排队员的出场,队内伤兵满营让他在用人上捉襟见肘,为了亚锦赛而刻意为主力队员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当然,还有邓华德所说的为了不透露给敌人战术而隐藏实力……但所有的理由在事实面前都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这一切都像是邓华德对糟糕战绩的辩解和敷衍记者的牵强理由。  相似文献   
29.
大震  王松涛 《当代体育》2011,(40):92-95
中国男篮还从没有为了一张奥运会入场券如此狼狈不堪过,"伦敦我们来了"和"我们怎样去伦敦"明显是两回事。虽然说赢球就是硬道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篮球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的拐角处,抉择和蜕变甚至是阵痛全部袭来。在姚明一脸懊恼甚至解说席惊声尖笑的背后,中国男篮未来的面庞依然不够清晰。很明显,我们要的不是2012的伦敦前八,面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遥远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0.
以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六个对手技术统计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身体条件、投篮得分、控制支配球、前场篮板球等方面对中国男篮的进攻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本届中国男篮身高在亚洲范围依然拥有优势,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进攻能力低于亚洲强队,主力队员得分能力已落后于强队主力,进攻中稳定、高效得分点少于强队;控制支配球能力低,缺乏稳定远投得分能力,年轻球员几乎无远投得分能力;后卫队员进攻中仅具备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