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126篇
科学研究   148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205篇
综合类   195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3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和谐社会必然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础,生存权作为所有公民均享有维持健康且文化性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位居人权之首,因而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具体展现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三重维度,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3.
人权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社会属性为本质的人的基本权利,它既是一种观念和制度,也是有关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人权的真正构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多有波折,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通行于世界的全球化社会运动构成了中国人权建设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了中国人权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并制约着未来中国人权事业的路...  相似文献   
144.
145.
列宁的《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与经济主义论战的产物,其核心议题是要不要建立集中统一的职业革命家组织和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不要强化党对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据此,列宁撰写《怎么办?》具有批判“经济派”的多重目的:一是与“经济派”损害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捍卫党的领导核心与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揭批“经济派”错误主张及其传播的危害性,夯实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三是反对“经济派”撇开政治而侈谈经济斗争,强化党对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列宁的《怎么办?》不仅解决了当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迫切问题,而且对当前我们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具有重要的鉴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张亚萌 《收藏》2021,(1):146-155
美术史上,基于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而于绘画之上获得不朽形象的奥菲丽亚(Ophelia)与夏洛特小姐(The Lady of Shalott)堪称一株双生花。她们的故事绝无交集,却又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处——年轻美丽、爱得死心塌地而又一无所求的少女,以生命为代价,追寻无望之爱,最终走向死亡的历程,深得拉斐尔前派诸画家的青睐。画...  相似文献   
147.
环境权与人权的概念是人的自然权利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产物,具有历史上的相承性;二者也具有协调一致的理论基础,即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但在实践中,对两种权利的保护仍存在冲突。欧洲人权法院有关判例对这种冲突进行的协调提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环境权人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8.
149.
伍玲玲 《职业圈》2008,(3):100-102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人权保障与人权之间并非简单的等同关系,人权保障源自于人权理论。此两者在法律领域当中的重心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为将人作为人权的主体,转变为了国家对于人权保障的实施主体。视域是一类同主体存在关联性的能力,是人类世界一种精神层面的观念。受到我国人权发展历程的影响,从而造成了我国人权保障视域的特殊性。目前,其所具备的时代内涵为:人权保障为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一,借助于指引与规范的方式来使法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