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71.
在众多素质中,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学生情商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体验。如果教师的心理处于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过敏等状态,就会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学生等手段。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心理健康受损,师生交流受阻。而人格健全的教师却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师生交流畅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转嫁给学生,可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就容易使教师出现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如碰到不理解自己工作的家长,可以在办公室说说;工作中遭到不公对待,可找自己信得过的领导或有威望的教师评评;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向知己或亲人倾诉;或听听音乐等等。这样,教育任务再繁重,工作压力再巨大,教师仍能微笑面对每一天。  相似文献   
72.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学校教育更要担当重任,为家庭、社会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相似文献   
73.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无疑是办学理念开出的灿烂花朵,也是管理制度培养出的甜美果实。学校的终极目标无疑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建设祖国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实施者是教师,激励师生成就自我、贡献自我的是制度和理念。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管理文化建设的指向是教师的成长、成家,学生的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74.
人格,这就是教育的核心。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应是我们教育的唯一目的,其他皆为手段。(摘自任鹏杰《呼吁历史教育回归常识》)  相似文献   
75.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现状,提出并着力分析了在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强化家庭价值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对如何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和家庭观念做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76.
北京大学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优秀学生的要求有一个"十六字方针",即: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这就明确要求真正的优秀学生,不仅要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77.
董丽霞 《考试周刊》2009,(45):56-57
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78.
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对中职生爱情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职《语文》选入爱情题材作品为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爱情观提供了载体,本文提出用课文中的正确爱情观为载体去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审美能力、大爱精神、敬畏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79.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那样,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健全人格与合格公民,本是合二而一的一体两面。合格公民以健全人格为根柢,健全人格以合格公民为取向。据此换个角度说,历史教育本质上必以服务人生为准的。因为,人首先管好作为主体之"身"的自己,方有可能担当更大责任。  相似文献   
80.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全华在《江苏教育研究》(2011·12A)提出,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社会感的发展。所谓社会感,是指社会性的或指向他人的积极情感,它包括爱、同情、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责任感,与他人的友谊感和亲和感。优胜感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他人时的优越感、自豪感、荣誉感,它往往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对教育现实加以审视,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