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陈方媛 《文教资料》2009,(20):81-82
隐士和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文人所推崇和效仿.伴随隐士们的隐逸生活所产生的隐逸思想又在儒道禅三家思想中得到强化,并对中国古代文化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画坛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也接受了隐逸思想,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古代绘画的发展大方向.  相似文献   
62.
当代工笔人物画风格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工笔人物画家们的表现风格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首先在人物造型上具备了远远超过古人.但又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拉开距离的写实特征;其次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更加个性化、典型化;另外绘画材料本身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已经进入了稳定、有序的多元化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3.
夏道法 《文教资料》2009,(14):64-67
水墨人物画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在水墨人物画中,人物的结构、动态、表情、气质及一切精神面貌都必须通过笔墨的合理运用才得以表现和传神,而笔墨也是借助表现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物象的复杂形貌而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墨人物画用笔要求厚重、稳健、力度、浑朴.既注重整体感觉.又注意每笔的用笔效果。笔墨的继承和拓宽.传统文化精华从“传统的”向“现代的”方向发展.历史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4.
曹琼晓 《文教资料》2010,(28):93-94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造形理论与人物画的实践.其中主要通过探讨顾恺之绘画及其“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理论,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与“气韵生动”的辩证关系及其人物画创作等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造形理论的统一性及传承性。  相似文献   
65.
<正>叶浅予的舞蹈作品,除喜欢用比较单纯的色彩、墨色之外,洋红、花青、石绿、佛蓝、粉红也是他爱用的色彩。这些色彩,几乎都是用来和墨作对比的。叶浅予的用色,主要是为了显出墨的光彩,色的作  相似文献   
66.
美术作品     
王大平,男,浙江宁波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毕业于浙江美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后入中国美院研究班深造,现任教于宁波大学艺术学院专业教师一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人物画研究会会员、宁波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历年来,作品入选国内大型绘画艺术展,其中《新疆风情散记》获首届中国画写意展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67.
从工笔人物画教学切入,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和实现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理念的论述,探讨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新方法,找到基本功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联结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审美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8.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兴起 ,是魏晋人物品藻风气影响下的产物 ,是魏晋人物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神写照”的美学诉求和“以形写神’’的绘画技法 ,恰好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是“形神”这一对哲学范畴在艺术领域实践经验的一次总结 ,在我国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将原生态性与民族、社会、文化等概念的联系,用审美的、艺术的思雏来观照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其意义重在以人文传统和人性品格,解读藏族题材对人物画家施以影响的稳定性,体现和证明了藏族题材的最终呈现不是一种符号,而应当是一种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70.
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两宋时已趋于成熟,该时期的人物画因其表现主题和题材范围的突破,绘画表现形式和技法的创新,人物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等细节的刻画,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