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0363篇
科学研究   645篇
各国文化   181篇
体育   941篇
综合类   323篇
文化理论   97篇
信息传播   428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935篇
  2012年   1118篇
  2011年   1307篇
  2010年   1218篇
  2009年   1110篇
  2008年   1540篇
  2007年   1058篇
  2006年   862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948篇
  2003年   1018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王虹昭 《传媒》2002,(8):22-23
一个电视台的水平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它的访谈节目上,因此,一些高水平的谈话节目,比如央视的“淡话”,每一次观看,我都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全新的资讯和精神,我喜欢其中的文化和知识含量,喜欢其中的思想锋芒,甚至是主持人的口才和个人魅力。因此,我在观看“鲁豫访谈”之前,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因为凤凰卫视的这个主打节  相似文献   
93.
彭吉象档案: 彭吉象,著名艺术教育家与影视美学专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学专业,历任总政文化部艺术局创作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记、副系主任、教授,并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风和日丽的北国之春,趁彭吉象先生刚从CCTV参与访谈节目录制完毕回来之机,记者几经辗转,如时找到他的家。从他轻松随意,旁征博引的聊侃中,记者感受到了他的学识之渊博与见解之独到。下面,是我们采访的记录。  相似文献   
94.
朱悦华 《传媒》2002,(2):20-21
在1997年出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之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的尹韵公已在国务院研究室呆了9年。这9年,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多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出访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亲身触摸历史和现实的深邃处,他的思索从书斋植入现实的深土层,他的目光多了些冷峻和理性。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握在手中的时候,那种激愤、  相似文献   
95.
盔头:巾类     
戏剧人物所戴帽子称为盔头,分为巾、帽、冠、盔几类。大多制作精美,饰龙凤、缀珠球,贴金点翠,极尽帽饰美化之能。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科技人才在我军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专业密集的军兵种部队.科技干部所占的比例有的已经超过50%,占据了干部队伍的“半壁江山”。科技工作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觉得认真研究一下科技人物的报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7.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革命化的旗手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植下,开拓了我国新兴的木刻运动。一位名叫沙飞的革命学青年和木刻工作,认识了鲁迅,并在鲁迅先生指引下走上了从事摄影事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98.
金莹洁 《新闻界》2003,(1):18-19
向熹曾任《南方周末》经济部和机动记者组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现任《南方周末》总编辑。在他的眼中,优秀的严肃报纸的理念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好记者?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本次专访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感谢向熹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耐心解答。笔者:今天的《南方周末》是中国目前公信力最高、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和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您作为报社领导,在您眼中,《南》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将去向何处?向熹:南方周末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它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我对中国未来报业市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99.
也许是中国人骨子里固有的忧患意识和怀古思想作怪的缘故,上个世纪末,中国的化人普遍变得有些怀古和感伤,电视人同样也不例外。历史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除电视剧外,历史题材的电视专题片也相继问世,从中央台的《百年中同》、《记忆》到各地的《百年XX》,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