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子只是男子和以男子为中心的家庭的附属品,女子的职责就是持家生育,相夫教子,活动范围也只限于家庭和家族之内,不能以独立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活动,更谈不到有社会职业。家族以外的社会活动领域及社会职业,是男子的一统天下。虽然也有妓女、女艺人、女佣等活动其间,但她们都对有家族功能的主家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其职能也仍是男权的附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他人"对大学教师角色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角色期待。当教师个体认知与"他人"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角色认知失调,这种失调主要体现在大学组织和社会对大学教师抱有较高期望与大学教师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这种期望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学教师角色扮演者期望通过扮演角色所获取的与扮演这一角色并不能满足其需要的矛盾。我们应该从大学教师视角出发,正视大学教师角色的分化,弱化大学教师的人身依附,增强社会评价机制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3.
血族关系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和等级性.它虽然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但以巨大的历史惯性长期保留在阶级社会之中,被统治阶级所利用,造成前资本主义中普遍存在的人身依附和等级制.因此,这种人身依附和等级制,具有血族的依附关系和等级、以及阶级的依附和等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4.
曹磊 《世界文化》2013,(2):47-49
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人”,仆人的生存依赖于主人,主人对仆人有保护的义务,仆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主人有义务赡养他们;同时,主人对仆人的人身和财产也拥有极大程度的支配权。17世纪之后,封建关系逐渐削弱,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开始松动了。  相似文献   
15.
苏童的一系列的红粉作品,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障,它们淡化或虚化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外观,凸现了潜藏于外部生活之下而少有变化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以女人,女人的对立来结构小说,实现了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红粉不仅仅是红颜风尘女子的别名,而有一种类的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一系列的红粉作品,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它们淡化或虚化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外观,凸现了潜藏于外部生活之下而少有变化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以女人、女人的对立来结构小说,实现了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红粉不仅仅是红颜风尘女子的别名,而有一种类的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世纪”的概念,学术界有多种看法,不过在中国,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或基本认同的“西欧中世纪”还是指封建生产方式在西欧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那段时期.即:在5~15世纪之间,西欧社会不论有多么纷繁复杂,它的本质特征还是在于个体小生产以及农民(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两大特征与此前的奴隶制和此后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都存在着质的差异。一、不可忽略的“中世纪”从新课标和新教材的体系来看,我们在这个研讨班上专门谈论西欧中世纪史似乎有点“离题”,因为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根本就没有设立相关的章节。但是,我认为,高中历史教材的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一些习题,这些习题的答案往往和自己的思路相左。在此笔者打算摘取其中的两道选择题,以此提出探讨并求教于广大历史教学界同仁。例1: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现在干啥都讲究圈子,娱乐界有娱乐圈,学术界有学术圈,商界有商圈。正常的交往无可厚非。问题是,一旦形成一种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可就变味了。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拉关系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