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春彩 《兰台世界》2012,(30):39-40
唐寅在继承和发扬前代仕女画基础上,创造性地塑造了大量堪称经典世俗之美的侍女形象,具有顺应社会、市民趣味的浓厚风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拟从唐寅其人出发,探究他仕女画的艺术成就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2.
杨冬  徐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2):17-19,27
明清的仕女画在古代人物画史上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画中仕女主要有“情”、“才”、“病”、“弱”几个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人文思潮的兴起;文人在封建专制文化政策下的“臣妾意识”。另外还有画家的“比兴寄托”的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3.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  相似文献   
24.
杨冬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100-102
感伤的气氛,病态的形象是明清仕女画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画家借情感失意的女性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柔弱,病态的女性形象因境遇的相似能够获得中下层边缘文人画家的认同,并且补偿其被封建文化遏制和削减的男性阳刚之气  相似文献   
25.
陈志远 《现代语文》2009,(11):57-58
明代唐伯虎才华横溢,书画冠绝,尤其在仕女画上有很深的造诣。仕女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伯虎的女性观。唐伯虎对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赞颂女性的美貌,肯定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赞赏女子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6.
女性一直以来都是画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对象。艺术家们绘画出来的女性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审美喜好的直接反映。唐代仕女画和浮世绘美人图都是描写女性的艺术题材,两者都是人民对女性审美喜好的表现。通过对唐代仕女画与浮世绘美人图在艺术家及绘画素材、线条和色彩、人物形象、创作手段、构图、现实性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表现方法上进行对比研究,来展现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解绘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才气横溢,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唐伯虎的画风既非南宗也非北宗,而是糅合院体派、文人画二者特长,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8.
西沐 《收藏》2008,(3):207-207
在当今沉闷的画坛,张思俭的重彩仕女画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9.
张天爽  蒋小汀 《文教资料》2012,(12):113-114
本文从人物面部、身体比例、构图等几方面分析了唐明两代仕女画造型的不同。希望通过研究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朝代仕女画的绘画特点,帮助我们吸取传统绘画精华,这对于我们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创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