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7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教育   32221篇
科学研究   1674篇
各国文化   224篇
体育   941篇
综合类   1103篇
文化理论   211篇
信息传播   1870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652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576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1253篇
  2014年   3040篇
  2013年   2332篇
  2012年   2572篇
  2011年   2925篇
  2010年   2797篇
  2009年   2749篇
  2008年   3040篇
  2007年   2648篇
  2006年   1930篇
  2005年   1652篇
  2004年   1066篇
  2003年   1120篇
  2002年   1279篇
  2001年   1128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11.
武术套路教学是对武术动作的传授,是围绕武术动作进行的教学活动。把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语言教学法引入到武术套路教学中,结合武术套路教学的特性,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动作任务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探索实施。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将武术套路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动作任务当中,让学生在通过用武术动作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动  相似文献   
112.
本文论述了我国网络教育兴起的国际背景和社会现实背景。提出并探讨了网络教育的定义和多重特质。  相似文献   
113.
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捷径。作为教师怎样加入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去?值得我们不断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4.
从刘翔的成功看以赛促练的大强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刘翔训练与参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以赛促练的大强度训练适合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采用,是未来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必然趋势,并对以赛促练的大强度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为我国教练员的训练安排、技术训练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与行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歌颂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塑造和谐发展的人舞台。通过奥运会这一东西合壁、雅俗共赏的体育载体,实现东西方化的大交融;在新世纪举办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奥运会,将使我们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8.
党的三代领导人为了研究各自所处时代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分别对“解放思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这是针对当时普遍流行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明确提出“解放思想”的概念,并把它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江泽民在肯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同时,强调“与时俱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9.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传授适当的运动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各种知识和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而且还表现在通过各项运动的参与和各种健身活动的锻炼,陶冶学生情操,塑造个性,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优美的形体和文明的礼仪,进行美育教育,从而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0.
“以德治国”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执政应是以德治国的主体;“德”应是新道德;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应是以德治国的方式和途径。以德治国应从主体着手,其任务是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加强执政自身道德建设,做好表率垂范作用。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