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4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日本文化是外来文化的选择性与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的集合体,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它对日本的文化及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论20世纪中国佛学对科学主义思潮的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思潮之一,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第一个角落,佛学研究自然也不能例外。20世纪的中国佛学研究主要由经世派、学院派、寺僧派和居士派组成,中国近现代佛学研究中注重科学理性的特质,以及研究者对佛学本身理性特征的 说明,这为当代乃至今后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代的人间佛教就体现着比较明显的理性化与生活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83.
作为中国现当代的著名哲学家和文化民族主义者,方东美是站在欣赏、认同的立场阐释中国佛学的。方东美把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尤其是华严宗哲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和论说范围,对它们的基本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和分析。研究方东美的中国佛学观,有助于我们把握港台哲学家研究中国佛学的特点,也有助于深化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东晋时期佛家高僧们和士人们释游成风,在与壮美的自然的接触中,体悟禅机和玄理。此时期的慧远高僧也通过释游来完成佛学的修研和领悟。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山水游记文学,也从思想角度影响了中国山水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薛黎 《兰台世界》2014,(3):102-103
在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得道高僧,弘扬佛法,促进亚洲佛学的交流。其中义净法师生于635年,卒于713年,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探讨义净法师的修行历程和其对佛教翻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6.
牛校校刊     
《大学生》2014,(13):8-9
哈佛大学《the Crimson》17%哈佛毕业生作弊 学术作弊是哈佛大学的热门话题之一,据调查,17%的2014届哈佛毕业生承认,曾在大学四年中作过弊。怀疑其他同学作弊的比率还高很多——大家猜测53%的哈佛学子曾作弊。此外,不少哈佛学子在大学期间违规犯“法”,5%的2014届哈佛毕业生曾就违规违纪问题,接受过学校的调查。  相似文献   
87.
中峰明本是有元一代影响巨大的禅门宗匠,是赵孟頫终身的良师益友。二人相互景慕,几十年共磋佛学禅理,终成莫逆之交,并远远超越了友谊范畴,实谓僧俗和谐相处、相互融洽探求之典范。  相似文献   
88.
中国山水绘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写生创作要超越单纯的型色描摹、技法运用,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除了师古人、师造化,寂静空灵的心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9.
朱子对佛教的超越体现在:不仅热爱生活,更要认真应对生活;由佛教“本心”的立场转换到理学“本天”的立场;由禅门的“理障”上升到理学的把物理与虚灵结合起来;承认“情”的积极性价值,提出“四端说”;最终由佛学的“豁然顿悟”上升到理学的“豁然贯通”。朱子的哲学触及佛教的灵魂深处,的确称得上构成中国思想史上放射出异彩的“深造自得之学”。  相似文献   
90.
《职业圈》2014,(16):114-115
他的作品很好的把东西方文化、宗教以及艺术完美的结合,用油画描绘传统佛教题材,淋漓尽致地融汇和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并搭建了东西方文化艺术沟通的桥梁。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先生对吴轲阳的作品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超越自我,领悟神圣,中西合璧,古今贯通,这就是吴轲阳佛教作品表达的意蕴,体现的追求。他的作品把人们带入了一种禅意的玄境,以其独特的绘画手笔和洒脱的气势开启了似已尘封的心灵之窗,展现了颇为罕见的古朴而新颖之精神洞天,让入会有参禅悟道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