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36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0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义净的佛经翻译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翻译内容和翻译特点。文章中对其佛经翻译和著述中的注文分析为现今的译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清代是目录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表现在体裁品种的多样化、著录项目的丰富化,而且清代的目录学家更多理论意识。在诸多的体裁中,“藏书志”是很重要的一种。乾嘉时期张金吾的《爱日精庐藏书志》是这种体制的发端,而这种体制的诸多优点,使得它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很多藏书家承认。到了清末民初藏书家傅增湘手中,“藏书志”的体制更加完善。傅增湘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传统“书志体”做了总结,并且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进行了创新,使得传统的“藏书志”得以成功地转换,为新时代所接纳。  相似文献   
993.
苏州藏书家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素称历史文化名城,私家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明清时代苏州私家藏书更是大放异彩,并且以苏州为中心向外扩展,承袭吴地藏书家特殊藏书嗜好与藏书理论,进而形成了目录学等藏书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994.
由彭斐章教授主编的《目录学教程》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文章从几个方面对该书作了评介。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995.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2,(14):57-58
正很多人最初知道天龙八部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其实源于佛教,属于外来文化,它传入中土后,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现。寻词溯源"天龙"一词原为汉土所有,指天上之龙。像大家熟悉的寓言《叶公好龙》,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里面就说到叶公子高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则指八  相似文献   
996.
姚名达是我国目录学史上杰出的目录学家,文章探讨了他的目录学思想,并揭示出他对现代目录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7.
陈光祚是一位有实践经验与理论积累的目录学家,该文总结了陈光祚在目录学基础理论、专科目录学、文献检索、数字出版等方面的建树。  相似文献   
998.
王甫松 《寻根》2022,(1):76-81
北宋睢阳王氏,即以礼部侍郎、"睢阳五老"之一王涣,翰林学士、学者王洙,参知政事、目录学家王尧臣,藏书家王钦臣等为代表,长期活跃在北宋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世家大族,因居住在砀山、虞城、宋城等地(古称睢阳),而自称睢阳王氏.但在这样一个文化世家的家族记载中,对于其始迁祖只有官职没有名讳,本文即对睢阳王氏始迁祖名讳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999.
叶德辉是晚清著名的古文史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及刻书家。为此,对有关其目录学的主要著作、版本目录学及校勘学逐一剖析,指出其创新目录学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目录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以吕澂《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作为研究视角,从佛典目录的分类、勘同和辨伪三方面论述它在佛教目录学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