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二拍“中,凌濛初虽然也描写了杀人越货、残害无辜盗贼,对他们罪恶行为表示痛恨,但却塑造了更多的技艺高超、行侠仗义、为民除害、颇有梁山气象的“盗贼“形象,对他们的行为表示出一定的同情、理解,甚至辞寓褒意,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人格精神进行了阐释;同时,他更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对那些虽不称为“强盗“却狠似强盗的各色官吏进行了深刺的揭露。本文试图通过对“二拍“中各类“盗贼“形象的分析,来探析作者独特的“盗贼“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2.
在《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他们受恩必报,有仇必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扶困救危,使性逞气,好勇斗强,追求类似手足兄弟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体现了一种“侠义”精神。而这种“侠义”精神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又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这里我们例举一些“义士”和群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3.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他的性格粗豪勇猛,而又有几分精明的特点。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的锄强扶弱、舍己为人的侠义行为而表现出来的,他在《水浒传》中的侠义品格显得最为突出。正由于他的好行侠义,所以他才成为了人们所喜爱的一个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4.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写侠,当中有许多侠义故事。《搜神记》记侠的原因,侠义故事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5.
胡兴国 《学语文》2011,(5):39-40
荆轲刺秦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荆轲的评价,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6.
在读者的心目中侠客几乎是力量和正义的化身,但唐代小说中的侠客们往往带有民间英雄的负面性格:追求享乐,纵勇逞力;凶狠暴戾,盲目砍杀;是非模糊,性格依附。文章剖析了这些缺憾及其反映的社会心理,它真实地反映了俗文学对丈人的影响,表明侠和侠风的主体开始流向了民间。侠客性格的缺憾并不是文学的败笔,它是使侠的形象具有多质感和立体感的关键因素。从此侠客由享乐化的贵族逐渐变为大众崇拜的英雄,进入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之中。  相似文献   
6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在晚清社会侠义小说的风行及其原因,展示了武侠思想在晚清时期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晚清社会动荡的时局,是侠义小说发展、传播的社会基础;小说中的武侠行侠仗义、平叛保国等豪侠特征,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通过研究来自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武侠思想,挖掘其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将其中的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革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8.
武术之乡河北沧州,自古以来不乏窦尔敦、霍元甲、大刀王五、燕子李三这样的豪侠义士。沧州地方虽不大,却容纳了54个流派的拳种。究其原因,古沧州距离渤海几十公里的地方,  相似文献   
69.
《聂隐娘》可能是唐传奇中最有名的篇目之一,作品中暗含着强烈的“行侠仗义”情怀,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侠义传统.这篇传奇文主人公虽然是一位女侠,但她的游侠生涯与时代背景中的潘镇割据、群雄争霸的历史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秦琼、单雄信与关羽、宋江一样,是历史和文化结合的真实存在。但他们的特殊性在于并不能简单贴上"忠义"或者"侠义"的标签。在他们形象流变的过程中,不但反映出正统文化与江湖文化的差异,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群体分别从正统伦理与江湖伦理出发完善人物品格的双重努力,渗透了对传统"义"文化的沉痛反省,折射出不同的社会现实、时代氛围,很值得注意;也带来对小说创作艺术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