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太平御览》卷二〇二引唐·李绰《尚书故实》记载,唐代诗人杨敬之特别爱才,十分赏识一位叫项斯的士人,在《赠项斯》一诗中说:"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由于杨敬之的奖掖,项斯名达长安,第二年便一举中第。后来就以"逢人说项"四字成文,比喻到处说某人的好处,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多用于褒义。例如宋·杨万里《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诗:"吾友夷陵萧太守,逢人说项不离口。"清·薛雪《一瓢诗话》五十:"或心知,或亲串,必将其  相似文献   
52.
<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见古代冬天有多漫长。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更看出古时冬天何其寒冷。如此漫长寒冷的冬天,古人是如何度过的?有哪些御寒取暖的方法呢?原始社会初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以火取暖。后来,为了能随意挪动火堆,把火放到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叫炉或灶。《拾遗记》中记载:"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可见我国在上古时期便发现了煤炭,并用其生火取暖做饭。秦汉时期,主要依靠"壁炉"和"火  相似文献   
53.
《论文后编》中提到"诗亡而文质分,赵得其质,楚得其文"。从两地文章中亦可看出端倪:赵文贞刚,楚辞华美,二者相济,则行文可达"文质兼美"之效。所谓"文"即文笔,行文语言;所谓"质"即内容,行文主题与结构。中学生在写作中对"质与美"亦不懈追求,但如何使作文"华采若英"、"质朴清新",还需从细节入手,方可积微显著。  相似文献   
54.
端明殿学士是五代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举,标志着我国殿阁学士制度的诞生。处于初创时期的端明殿学士,其出身、选任、迁转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当时的端明殿学士大部分出身进士及文学之士,很少来源其它;多数从翰林学士选任,小部分来源于枢密直学士及其它;迁转的首选是宰相,其次是枢密使。  相似文献   
55.
56.
57.
灯下夜读,看到《中国科学家小传》一书中记录了钱学森让誉中青年科学家的故事。文中说,钱学森1954年在美国出版了巨著《工程控制论》,被公认为是奠基性的权威著作。1962年他委托刚30岁出头的宋健修订原书。在修订过程中,从方案到增补内容,他都做了具体指导,每章每节他都仔细审阅修改。新书出版时,钱学森说:“一是这本书不应署我的名,我没做什么工作。二是应署宋健同志主编,打破中国传统的讲资力、等级的习惯。”宋健等同志不同意,钱老说:“充其量署原作钱学森。”最后出版社拍板定案,署名:钱学森、宋健。对此,钱老…  相似文献   
58.
发现于新疆策勒县的C8号至C11号唐代汉文文书考释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释了20世纪末发现于策勒县北沙漠废墟的4件唐代汉文文书,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考证出佛经残页为《僧伽吒经》,并指出其为古于阗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其次对《曲伦致魏将军状》中的用词及职官进行了考释。最后对2件税粮籍账中的小、青、广禾等名词提出了新的见解,并能通过对籍账的研究,发现唐两税制在于阗畅行无阻,运行正常;同时,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于阗可能未陷于吐蕃。  相似文献   
59.
本文围绕明清两代中国犹太人在开封修缮或扩建犹太教堂的历史进行分析,并对鲜为人知的教学内部设置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早用分类方法编纂的大型工具书,它始于三国《皇览》,形成于唐《艺文类聚》,中经宋《太平御览》,日臻完善,至明《永乐大典》和清《古今图书集成》,达到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