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4篇
科学研究   6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我国现行民事立法未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诸多困惑。在分析了国外的立法模式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诉讼时效的客体应仅限于请求权,同时强调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均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结合企业债权诉讼时效管理的现状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在中断企业债权诉讼时效、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补救方法及建立债权诉讼时效法律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23.
论债权出资与公司资本制度的兼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忠新 《内江科技》2007,28(3):40-40,48
债权在财产权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债权出资也得到法律的认可。但由于债权有其特殊性.与其它出资形式相比有其特殊的风险,由此而带来的问题是债权出资能否与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相适应,我国立法者又需如何进行制度设计来克服债权出资的固有风险以期能更好地与我国现行公司制度相适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与权利结构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轶 《科研管理》2003,24(5):116-120
本文提出的国有资产布局方案是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结构,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以独资的形式为社会提供纯公共品,以参控股的形式与社会共同经营准公共物品,而提供私人物品的行业则完全由非国有资产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25.
破产程序开始后,债权人如果在人民法院规定的期间内没有申报债权,在破产财产分配完毕前可补充申报。但因未按期申报的原因及补充申报时的程序阶段的不同,补充申报的效力也有所区别。立法应当在符合法理的基础上,从维护债权人利益出发,对补充申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6.
人力资本所有权与债权———论运动员与投资者的权利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运用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专业运动员人力资奉进行研究,认为投资主体多元化不能改变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私有性质.非载体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的并非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所有权而是债权,即运动员人力资本的部分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据此,对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二元归属进行诠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优先权问题是破产清算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权利人的利益能否实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在新破产法起草过程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的清偿顺位上。  相似文献   
28.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合同法》确立的债的保全制度,其构成要件是:必须存在着两个合法的债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且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债权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的方法先例代位权,其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均产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9.
"债转股"作为我国国企改革一项重要过渡性措施,其运行已有近5年的时间了,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债转股"的含义、一般法律要求及必要性的分析,明确指出了"债转股"运作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粗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体育赞助市场是近年来的新兴市场,也是体育中介市场的重要部分。以探索赞助市场中隐性营销行为的规制途径为研究目的,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视角对其法律依据和救济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赞助合同债权作为侵权客体具有法律依据;赞助商可向法院申请颁发禁令或请求他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来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