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913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143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7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作为女性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女记者在今天日益兴盛的媒介文化潮流中,敢与男性并驾齐驱,各领风骚,以敏锐、温柔、知性和巨大的同情心观察世界,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写传记的人非不少,自永达先生的<望九琐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只是其中之一.汪凌霄在2007年7月23日的<南方都市报>上是这样简明评点的: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新闻媒体愈演愈烈的"选秀"节目,在造就了大量"草根明星"的同时,也引导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走向了"追星之旅"."杨丽娟追星事件"虽是极端的个案,但却代表着众多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而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各类媒体,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24.
李莎的原名叫叶丽莎薇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李莎是他的中国名字。李莎1914年3月20日出生于古老的俄罗斯萨拉托夫省巴拉绍夫县的斯图坚科村。李莎的父亲是沙皇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当过律师。李莎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个宝贝疙瘩,特别受大人的宠爱,她美好的童年是在农村的草原度过的。但是好景不长,李莎的父亲于1919年离开人世,母亲在农村靠养蜂、制衣等拉扯着丽个孩子。1920年大饥荒时期,母亲带着年仅六岁的李莎,背井离乡,迁居到莫斯科投靠亲友。  相似文献   
25.
佘柯 《全国新书目》2008,(19):68-69
批评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西方流行的概念。它是关于批评的理论,关注的是批评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方式,拙评本身的特征和价值。"知识分子图书馆"系列就是一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家的"自选集",1999年译介到中国以来,在理论界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图书馆。最近这套丛书又有5本新作问世,分别是三好将夫的《日美文化冲突》、约翰·卡洛斯·罗的《美国研究的未  相似文献   
26.
如果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中,还有秉承五四传统且身体力行者,那钱理群先生便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这个深染五四遗风的鲁迅之子,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演讲同青年朋友面对面交流。《致青年朋友》一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的演讲和书信结集。  相似文献   
27.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28.
对于鄢烈山的评价,2004年的<南方人物周刊>曾经在将其评定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中,有过这样的定义:"在鄢烈山瘦弱的身体里,蕴含着燃烧的激情和不变的信念.面对现实中的腐败与堕落,他表现了高贵的愤怒、顽强的抗争和坚韧的批判精神;他最大可能地表达了发自民间的愿望,启发、感动和激励了一大批对未来抱有热切希望和正义感的人们.鄢烈山带动了一大批后来者以公民的视角参与媒体表达,今日媒体言论的繁荣,当年以<南方周末>为载体的鄢烈山有重开风气之功."  相似文献   
29.
知识分子介入大众媒介的两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万盛 《声屏世界》2006,(10):10-12
引言关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和划分。鉴于“知识分子”概念界定的多样性、模糊性,以及当下中国的独特语境,本文中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指:具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和思想能力、具有公共关怀和济世精神、从事知识的创造和传承的人,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正是其主体。由于知识分子界定的多义性,知识分子与大众媒介应该保持怎样的一种关系,也是众说纷纭。如美国有学者认为趋向于电子大众媒介的知识分子是逃避公共责任的“个体知识分子”;而早期法国话语对知识分子退出媒体却提出质疑。①在当今中国,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30.
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布氏“电视知识分子”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全部关联现象。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节目专家”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判定标准,并简略分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指出,一味地批判并不代表公允,正确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和“节目专家”,应从道德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对于“传媒知识分子”,则应提倡学者及传媒自律,并从法律上保障相关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