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451篇
科学研究   150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193篇
综合类   383篇
文化理论   72篇
信息传播   47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881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935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正浙江杭州的青果唐婉莹写信说终于熬完了高中三年,面对五花八门的功课,试问小编是否也和她一样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小编得空也在群组里展开了文艺对话,纷纷表达了对各个科目的致敬!牛萌在长安抚摸六朝古都的威严,一缕秋波描不出你的眉睫,一尺长卷绘不下对你的思念。我穿越千百年的时空,只为把你寻见,递上那情撇思捺的红笺,述说那柔肠百转的誓言。可我还是失去了你,在这拥挤的人潮中。——致历史  相似文献   
982.
李萍 《学语文》2014,(5):13-14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好文言文的要诀是一个字:那就是"读"。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而所有活动的基础就是要:读准、读懂课文。(投影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用相应的符号标出重要的词语;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相似文献   
983.
唐春山 《学语文》2014,(2):65-66
正《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即描绘事物的形象,写志即表达思想感情。苏轼的《赤壁赋》作为文赋的代表,虽然不再有汉魏六朝时的辞藻堆砌,但是仍保留了赋这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84.
随着中国的复兴,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也在复兴。我们应主动用外国语和世界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以文化的自信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对话。中国传统韵文的存量几近世界各国同类作品的总和,应大力挖掘利用。笔者在几十年从事中外文诗歌创作与翻译的体验中,提炼出针对汉语韵文作品的仿诗式译法,以期尽量有效传达其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让世界真切感知中国传统韵文的格调。该法无意于只顺应目标语的韵式,更不取随意押韵或韵脚若有若无的失律处置,而明确主张严格用韵坚持复制各类诗词的一切韵式;又以可量化的方法把各种长短诗句按音节比例(如1∶2、1∶1.5、1∶1,一篇只选定一种)转译为相应的长短诗行。但同时译文诗行的节律也必须尽量严格遵用目标语的各种正规诗步(音节数转换和诗步及其类型之协调备有细致的应对措施)。这是一套追求汉外合璧理想境界的创新译法。笔者以《千字文》《三字经》、经典诗词曲、毛泽东诗词等译文为例,与读者分享并交流仿诗式译法探索之体验。  相似文献   
985.
诗词是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其语言具有凝练与和谐的特点。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指导孩子进行童诗创作是新课标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诗词所占课文的比例比较少,学生对诗词接触的也少,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对诗词的创作往往被我们忽略。其实,让学生从童诗开始初步获得诗词创作的能力,尝试着由易到难的进行简单创作,也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与知识,对写作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986.
学术史意义上的"照着说"与"接着说",是期待后学在领悟先哲在给定论域所达到的高度(峰值)之同时,不妨追问其相应的限度(边界)。这落到《谈艺录》对黄遵宪与王国维的诗学抑扬一案,也就呈示钱钟书的审美眼光暨文化视野,比梁启超更经得起证伪。就清末学界诗坛而言,能真正让西学义谛(而非西洋制度名物之皮毛)水乳交融于旧体诗的代表人物,委实惟有王国维,而不是梁所推崇的黄遵宪。文学史界若至今未能"照着说"出钱在1948年的这一卓识,未免有遗珠之憾。至于为何留日不到一年的王国维对西学义谛的细深体悟,远非出使欧美近廿年的黄遵宪所能及?这个本应由钱钟书提出且回答、却终究未提出与回答的关键问题,客观上是为后学对先哲的"接着说"腾出了空间。  相似文献   
987.
唐音宋调向为诗学研究中的两个持久热点,同时由于受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术背景和文化心态的影响,历来的学术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崇唐、宗宋的两大支脉,由此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治唐诗者排斥宋调,治宋调者却始终以唐诗作为参照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88.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送别诗与其他题材的诗歌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作些粗浅的剖析,由此揭示唐朝的社会情况,反映唐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总结他们在创作上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89.
殷孟伦先生所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是一部研究中古文学的经典之作,但其间仍有疏漏,作者对其中的几条注释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990.
我们是三个亲兄弟,都曾就读于永州一中,都是蒋绍武老师的学生。我们三兄弟都喜欢文字,与蒋老师有很深很深的师生情谊。蒋老师博学多才,耕耘一生,退休以后,仍舞文弄墨,孜孜不倦,其精神,其才气,令学生钦佩不已。多年前老师便说要出一集子,点名要我们三兄弟为其作序。当时我们以为老师随便说说而已,没去多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