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437篇
科学研究   150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193篇
综合类   381篇
文化理论   72篇
信息传播   47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881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935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诗中有画"是诗歌创作的一种理想,其多种表现形式及不同境界可以从"画意入诗"、"诗形如画"到"诗画一体"诸方面得到体现.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在不断更新,其融合绘画元素的突破和发展是一个吐故纳新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992.
论文透过现代诗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对诗的喜好,并由此思考什么是"好诗"。依据学生对白灵主编《九十一年诗选》的讨论稿以及本人"现代女诗人作品选"的课程响应,可知学生喜爱的作品有四个特点:一,文字浅显可读,简洁顺畅,较易吸引学生阅读;二,题材、主题可亲近,较易引起经验上的共鸣;三,以抒情为主,表达亲情或爱情的作品,学生最易进入诗境;四,具有象征性、思考性的诗,可以让不喜风花雪月的学生,从知性的角度去欣赏诗。  相似文献   
993.
主体体验对于文学创作具有能动作用和原点意义。从“法国体验”这一角度人手,可以历史地还原出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关系。富于异域色彩的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既有文化交流、影响的烙印,又有创作主体接受、过滤、自我调适的痕迹,而且,后者往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4.
家里老一辈人都上过私塾,常听他们讲起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也常在他们的聊天中听到《三字经》《名贤集》等启蒙读物的只言片语。我最早听到的几首《神童诗》,什么“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什么“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便来自我的祖父。近来因一偶然的机会翻开《神童诗》,真有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995.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诗句中的“见”字应当读xiàn还是读jiàn?答:“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字应读xiàn。词人在夜行中,过了溪桥一拐弯,社林边那间熟悉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感到喜出望外。这里说的是“茅店忽见”,而不是“忽见茅店”,可以体会一下,  相似文献   
996.
安子渊与珏烟相遇那天,正当清秋。那时安子渊与珏烟刚上高中,第一天上学就安排在一起,相互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刚下课,安子渊就趴在桌上。珏烟看了一下他,软声细语地说:"你叫什么名字?以后我们是同桌了。"  相似文献   
997.
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英悼亡诗对待死亡的态度和表现死亡的方式不尽相同,形成不同的死亡美学.中方视死亡为永诀,相见无期,故格调悲戚;英方视死亡为新生,彼世乐土再相聚,故悲中有慰.中方侧重伦理,死亡使爱妻之善、大义得以永生;英方突显审美,死亡定格了妻子的貌美才美.中方悼亡意象多贴近生活,英方则多具想象性和哲理性.  相似文献   
998.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99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000.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