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5篇
教育   676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安雪慧  元静 《教育研究》2023,(3):124-139
中等职业教育是城乡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路径之一。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质量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较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规模下的差异性特征。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和在校生数占比提高、质量投入增加对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且该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特征;在不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下,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路上中等职业教育仍可有为,可继续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路径;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有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2.
秦玉友 《教育研究》2023,(3):87-101
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核心任务。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完成了入学机会均等化、资源配置均等化任务,师资供给均质化成为当前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主导性任务。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语境下,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从入学机会、资源配置、教师供给、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五维框架进行概念重构,并在概念重构基础上系统总结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努力与重大成就,分析全面普及任务完成后学龄人口变动带来的入学机会方便性新问题、资源配置均等化后两类学校带来的配置积极差异化新诉求、师资供给均质化过程中教师大规模交流亟须的一体化教师劳动市场新挑战、教学实践中以学定教要求的教学耦合新议题以及教育评价上肯定教育努力需要的素质增值公平新任务。展望未来,需要明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双优先发展定位,构建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与监控体系,布局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三层级战略任务,建立激励相容的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相似文献   
63.
我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富裕,是循序渐进和分阶段实现的有差别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宏观调控法保障,而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定位直接影响着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的制定、实施。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应强化规划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对外贸易法等法律的调整,以促进富裕的实现,并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4.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身处其中“应有所为”且能“大有作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空间视域下可诠释为精神空间的求真求善式发展、社会空间的优质均衡式发展、自然空间的共生持存式发展,是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旨归所在。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服务共同富裕所对应的三维空间高质量发展时应立足于自身“和而不同”的功能属性,通过对高质量发展主体意识层、社会发展层、环境支撑层的精准发力,实现供给角色的类型化转型。未来,职业教育应以落实厘正“道与器”的理性教育、兼顾“富与均”的生产教育、贯通“用与创”的生态教育,稳固共同富裕实现的精神点、行动面、时间线,将自身类型化发展嵌刻于共同富裕实现的伟大征程中。  相似文献   
65.
高考招生在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激励促学功能增强教育形成人力资本的能力;其形成的社会流动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直接作用;其公平价值取向和公平选拔机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其准入政策和招生计划具有直接配置、调整、优化高等教育资源供求关系和人才智力结构的功能。高考招生助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具备良好的政策基础。定向招生、农村专项计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职教高考、专升本等政策工具均可精准使用,新高考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置身共同富裕社会建设,高考招生工作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益、高校扩展和就业难、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形成政府抓总、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把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生涯规划指导等结合起来,重点突破,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66.
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文章构建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色分析框架。脱贫攻坚阶段的扶智者、乡村振兴阶段的供给者、共同富裕阶段的协调者是政府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角色的一般期待。针对职业教育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和角色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差异化角色定位下的功能嵌入、角色比较优势下的资源嵌入及角色互动下的关系嵌入等路径重塑职业教育角色,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67.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6):F0002-F0002
正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民主文明、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基石。吉林省教育学院职成研训院在工作中遵循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方针,以教研指导为手段,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保障,全力推动吉林省中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输送高质量、技能型合格人才。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职成  相似文献   
68.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高扬社会主义精神,这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意和内在要求,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精神的本质规定是:反映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精神,反映和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的精神,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目标的共同富裕精神,以及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69.
邓小平倡导的“允许部分先富”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既是东西部共富构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东西发展差距的新思路、新战略。邓小平还具体设计并实施了使沿海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的战略部署,他还强调沿海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的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在现阶段,遏制东西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要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加大国家对中西部的扶持力度,增强中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和东西部的经济合作,从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70.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与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共同富裕,剥削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我们应根据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加以探索、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